2008年9月1日,全国2.2亿中小学生观看了以“知识守护生命”为主题的学校安全教育节目《开学第一课》,该节目通过对学生进行“避险自救”知识教育,教学生掌握避灾的常识和技巧,真正“用知识守护生命”。对此,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
| B.文化在时代发展中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
| C.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 D.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够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就必须坚持()
①远离外来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 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④和睦相处,不分你我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下列诗句中体现的道理与之相对应的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重庆挑夫(被称为“棒棒”)郑定祥为雇主挑贵重货物时,和雇主走散,但冒着大雪寒风,想尽办法寻找失主,并婉拒酬谢,网民称之为“缺钱不缺德的重庆棒棒哥”,并纷纷留言表达了敬佩之。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价值观对人生选择起正确的导向作用 | B.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评价不同 |
| C.为社会作贡献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荣誉 | D.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
2011年,厦门大学迎来了90周年校庆。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回答下列各题。校庆期间,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先秦的士》讲座中对现场的同学说:“你可以不做一个士人,但是你不妨有一点士人的风骨”。这说明传统文化
| A.需要弘扬和创新 | B.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
| C.需要批判地继承 | D.是民族的精神纽带 |
下列与厦门大学校训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 A.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 C.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
| D.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在闽东的一些山区至今留存着建有廊屋的木拱古廊桥。清代周亮工赞叹:“闽中桥梁,最为巨丽,桥上建屋,翼翼楚楚,无处不堪图画。” 堪称巨丽图画的古廊桥蕴涵着古朴的建筑艺术美,这说明
| A.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 B.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
| C.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 | D.文化是社会实践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