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A、B位于同一纬线上,PA、PB是晨昏线的一部分,A点时间为19时20分。完成:
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可能为
A.20°N,145°W  B.20°N,35°E  C.20°S,35°E  D.20°S,145°W
这一天,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
A.非洲好望角阴雨连绵  B.北冰洋考察活动繁忙
C.北印度洋上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潘帕斯草原一片嫩绿
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现在人口普查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我国:
| A.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 
| B.人口增长速度仍过快 | 
| C.国内自发性人口迁移过大 | 
| D.国际间人口迁移过快 | 
读图“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1-22题。
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 B.臭氧层空洞 | C.水土流失 | D.全球变暖 | 
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 A.黄土高原 | B.塔里木盆地 | C.东北平原 | D.长江三角洲 | 
图为冬奥会所在地阿尔卑斯山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影响图中阿尔卑斯山南、北坡雪线高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①热量因素②降水因素③相对高度④海陆位置
|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 
图中甲为“某大陆局部地域自然带现状图”,乙是“该地区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预测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结合两图信息,该地区所处大陆可能是南美大陆 | 
| B.甲图中自然带可以反映经度地带性规律 | 
| C.从甲图向乙图变化时,阿尔卑斯山雪线将降低 | 
| D.从甲图向乙图变化时,我国西北地区将更加干旱 | 
一位游客由辽宁大连出发向西去新疆旅游,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据此回答16—18题:该游客沿途依次看到的景观可能有
| A.“塞外江南”→“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层层梯田层层绿” | 
| B.“碧海蓝天”→“风吹草低见牛羊” →“黄沙滚滚” | 
| C.“林海雪原”→“滚滚麦浪”→“椰风海韵” | 
| D.“三江并流”→“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 →“东方不夜城” | 
该游客看到的景观自东向西变化,体现了
| A.自然带的周期性更替规律 | 
|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 C.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垂直分异规律 | 
| D.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该游客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变化,主要是
| A.人工改造自然的结果 | 
| B.水分差异形成的结果 | 
| C.自然灾害影响的结果 | 
| D.热量差异造成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