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7日,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结果揭晓,闵恩泽等十位英雄人物当选。国家之所以长期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是因为
| A.先进健康的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
| B.宣传优秀健康的文化就能促进个人的成长 |
| C.精神文明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
| D.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召开的全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讨会指出,坚持实践观点,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推动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之所以要坚持实践观点,是因为
| A.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
| C.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 D.实践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对每个人来说,和谐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全社会而言,和谐文化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内含着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积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这说明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
|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发展 |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
恩格斯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这表明
| A.社会意识归根结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
| B.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
| C.社会意识是完全独立于社会存在的 |
| D.社会意识往往是与社会存在不同步的 |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只有根据发展着的实践进行理论创新,并运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新的实践,才能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这表明
| A.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基础,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目的 |
| B.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 D.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人们对光的本质的认识,最初是微粒说,它成功地解释了一些光现象,但说明不了光的衍射、干涉和它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慢等现象,因而产生了波动说,但波动说解释不了光电现象,后来又被认为光是微粒性和波动性的统一的波粒二相说所代替。人们对光的本质的认识过程体现了
| A.对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 | B.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
| C.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 D.理论创新对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