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不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读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用于( )
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更确切地说,德意志帝国的建筑材料是煤和铁,而不是铁和血。”这段话的含义是
A.否定武力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 B.重工业发达是德意志帝国的突出特色 |
C.否定俾斯麦在德意志统一中的领导作用 | D.工业革命是推动德意志统一的根本动力 |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A.伯利克里、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
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
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
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
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分析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最根本的是
A.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 | B.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 |
C.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 | D.人民群众对党的极端不信任 |
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 B.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 |
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 | 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