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对此西方思想界的保守派纷纷著书重新审视西方“胜利”的历史原因和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便是这种背景的产物。福山在书中提出:一个值得注意的共识这几年已在世界出现,因为自由民主已克服世袭君主制、法西斯与共产主义这类相对的意识形态。自由民主可能形成“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与“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也构成了“历史的终结”。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不能再改良了。最值得注意的发展是,在拉丁美洲和东欧、苏联、中东与亚洲,强固的政府都在这二十年间动摇了。自由民主目前已及于全球的不同地区与文化,成为惟一一贯的政治憧憬对象。
材料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的排名,2001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位居世界第六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世界上的排位上升到第5位,2002年中国吸收外资超过美国,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在下图中,作为衡量一国总体经济实力主要指标的GDP也真实地反映了中国近五年来的变化。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较快增长
(单位:亿元)
①结合材料评析资本主义是“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的观点。
②用唯物史观评析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不能再改良了”的观点。
③在两制并存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才能更快地实现自身的发展?
材料一:回顾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目标从“有水快流”到“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到“好字优先”,再到2008年2月8号到10号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的“保增长”。
(1)结合材料说明,从“有水快流”到“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到“好字优先”,再到“保增长”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
材料二:2008年12月8号-10日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深 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政府如何才能实现经济增长的转变?
我国是一个有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靠什么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对这个问题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是当今时代的特征。用一种思想观念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实在没有必要,也是不现实的。”
也有人认为:“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化扩展了人们选择的空间,但人们的选择都是受一定的价值观主导的。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我们的社会就会陷入无序或混乱。”
请你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
材料一:发生在新疆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事件的事实证明,这是热比亚集团有预谋精心策划的,旨在破坏社会稳定,分裂祖国,制造国际影响,属于严重的暴力犯罪事件。我国政府依法对此进行了平息,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材料二:面对热比亚集团分裂祖国的图谋,面对一些西方媒体歪曲事实的报道,面对“疆独”分子破坏的行径,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激情如海啸般迸发。中国青年出于对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和一些政客敌视中国,支持“疆独”的行径,进行了坚决的反击、抵制和抗议。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国体有关知识回答我国政府依法平息拉萨打砸抢烧事件的政治学依据。(15分)
(2)运用公民和国家关系的知识,评析中国青年的行为,并说明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10分)
材料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站在历史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提出新世纪第二个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始终在中共政 治局常委的领导下进行,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制定落实“十一五”规划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8月,胡锦涛总书记深入河南、江西、湖北三省的农村、企业、社区 ,就“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调研,并分别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对“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政协举行 专题协会,就“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
材料二:2009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依法履行职责,认真参加审议,积极提出建议,使会议的成果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愿。经过仔细研究和认真修改后,会议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出席十一届全国 政协二次会议的2000多名政协委员们认真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展开协商讨论,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有份量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1)材料一中“十一五”规划建议的形成过程表明了我国实行什么基本政治制度?是如何体现的?(12分)
(2)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15分,每点5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 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有些人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对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更严 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1)运用辩证法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2)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病,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