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宪法,渺不相涉者也。吾今于此标题,宁非怪诞之尤?然于怪诞标题之前,久已有怪诞之事实发现。……怪诞之事实者何也?刑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逋为修身大本”之事是也。
——引自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材料中的“怪诞之事实”发生在谁统治时期?
A 孙中山 B 袁世凯 C 段祺瑞 D 蒋介石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其实质是
A.放任各种思想自由传播 | B.倡导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
C.提高北大学术研究水平 | D.缓和不同政治派别矛盾 |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因为
A.论战最先震动了清朝统治者 |
B.论战首次从正面抨击封建信条并阐发资产阶级政治主张 |
C.在论战中首次提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要求 |
D.资产阶级在论战中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 |
明朝中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
C.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农民 | D.商品经济相对发展 |
汉高祖曾令贾(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用重税困辱他们。孝惠、高后时,仍不准市井之子孙仕宦为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
A.休养生息政策 | B.禁止经商政策 | C.歧视商人政策 | D.打击商业政策 |
“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有过则罚。”这一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
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