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春运自1月25日至3月5日40天,全国道路运输完成客运量18.01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7%;水路运输完成客运量276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8%;民航旅客运输总量增至1248万人,比去年增长11.3%。全国有19亿多人次完成了东西南北大流动。根据材料完成下面试题。
春运期间的多种运输线路中,运输旅客最多的是( )
A.铁路 | B.公路 | C.航空 | D.水路 |
有关春运旅客流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春节前主要是从江西、贵州、四川、湖南、河南、安徽等民工输出大省前往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 |
B.春运客流构成主要是学生流、民工流和探亲流 |
C.春节后学生流向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杭州等高校集中地 |
D.农民工外出务工客流仍是春节客流的主要构成部分 |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下图),等高距为50m ,图中斜线为河流。完成下列各题。图中d点的海拔可能是()
A.50m | B.100m |
C.200m | D.240m |
由图中可知()
A.e地为小山丘 |
B.河流流向是由西南向东北 |
C.可能是我国的青藏地区 |
D.d、e最大相差150m |
图中ab为北半球一低压槽线,其中a或b为低压中心,且槽线ab向甲方向移动。读图回答下列各题。ab槽线经过时,当地天气状况最可能出现()
A.阴雨、气压降低 | B.阴雨、气压升高 |
C.晴朗、气压降低 | D.晴朗,气压升高 |
此时,乙地吹()
A.东北风 | B.西南风 |
C.西北风 | D.东南风 |
图乙为测得的图甲中L河流一水文站连续两日流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导致L河流量变化如图乙所示的主要原因()
A.连续暴雨 | B.气压变化 |
C.气温变化 | D.连续阴雨 |
正常年份,该季节流域农作物易遭受()
A.融雪洪涝 | B.伏旱 |
C.暴雨洪涝 | D.病虫害 |
依据地域分异规律判定,当地典型的自然景观为()
A.硬叶林 | B.草原 |
C.针阔混交林 | D.荒漠 |
下图为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岩层形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P地的海拔最可能为()
A.0m | B.500m |
C.800m | D.1200m |
R段河谷的主要成因()
A.向斜槽部,挤压弯曲而成 |
B.背斜顶部,流水侵蚀而成 |
C.断层陷落,流水侵蚀而成 |
D.雪域高原,冰川侵蚀而成 |
图中为不同大陆上纬度相近的三个气象站测得的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①地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主要受制于()
A.信风 | B.西风 | C.台风 | D.季风 |
②地最可能位于()
A.亚洲东部 | B.北美西部 |
C.非洲南部 | D.澳大利亚 |
③地日照时数明显高于①、②两地,主要原因是()
A.距海远 | B.雨天少 |
C.气温高 | D.海拔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