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50°纬线图,图中数字表示经度度数,P、Q之间和M、N之间为陆地。据图回答1~3题。
P点附近的盛行风向是( )
| A.东北风 | B.西南风 | C.西北风 | D.东南风 |
关于P、Q、M、N四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P、M 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 |
| B.Q、N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 |
| C.P地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 D.N地所属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若P点日出与Q点日落时间大体同步,则此时( )
| A.黄河进入汛期 | B.青海湖鸟岛有大量鸟类聚集 |
| C.荣成昼短夜长 | D.从亚丁湾到科伦坡的船只顺风顺水 |
2011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油和化工行业管理办公室透露,我国传输天然气的又一条能源“动脉”——西气东输三线(西段)即将开工建设。按照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建设计划,这一管线西段(新疆霍尔果斯—宁夏中卫)将于2012年投产,东段(宁夏中卫—广东韶关)预计2014年投产。届时,三条西气东输管线将与陕京一、二线以及川气东送管道共同组成国内横贯东西、纵穿南北的综合天然气管网。据此回答下列问题。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输送的天然气将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要气源地的是
| A.中亚 | B.南亚 | C.西亚 | D.乌克兰 |
有关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工程建设路线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
| B.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是建设该工程的主要原因 |
| C.线路途经地区能源十分短缺 |
| D.城市分布是影响该工程管道干线与支线布局的重要因素 |
有关该工程建设积极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
| B.改善沿线地区主要城市的大气环境 |
| C.完全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 |
| D.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
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澳大利亚相邻气候区:
①界线是明确的 ②界线是模糊的 ③表现出明显相似性 ④具有显著差异性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从空间分布形式看,悉尼在区域中的表现形式是________状:
| A.面 | B.网络 | C.点 | D.岛 |
读“我国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A地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广人稀,可垦耕地多,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瓜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
| B.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
| C.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
| D.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目前和将来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 |
关于B地及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带的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地资源丰富,人口稠密,交通便利,是我国最发达的工业区,要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 |
| B.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带吸收中西部迁移人口,减轻中西部人口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
| C.发挥该地资源和人口优势,重点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力密集型工业 |
| D.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能源生产基地 |
读“2005年我国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00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1∶55.3∶40.6,图中可以表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目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制造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据此判断,我国产业结构在近期变化趋势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会有所上升 |
| B.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下降 |
| C.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
| D.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上升 |
读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说明,北京市
| A.第三产业比重加速上升 |
| B.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
| C.第一产业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 |
| D.第一、二产业比重的差距不断扩大 |
北京市区域人地关系正在发展的方向是
| A.低水平协调 | B.初显不协调 |
| C.严重不协调 | D.高水平协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