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山区道路与房屋建设示意图”,道路(图①与图②)房屋建设(图③与图④)符合规划施工原则的分别是( )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10~12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青藏高原 | B.②为四川盆地 |
C.③为黄河谷地 | D.④为喜马拉雅山 |
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
A.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 B.具有广阔平原 |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 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
关于⑤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 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
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 | D.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一艘海轮由西向东于当地时间9月22日18时25分从A点用3分钟时间越过ac经线。回答8~9题。海轮越过ac经线的时间是:()
A.22日18时28分 |
B.21日18时28分 |
C.23日18时28分 |
D.21日18时22分 |
此时,全球日期的分布情况是:()
A.22日所占的经度的范围比23日大 |
B.22日所占的经度的范围比21日小 |
C.22日所占的经度的范围大约相当于21日的3倍 |
D.西半球的大部分和东半球的小部分属于21日 |
下图为一组地理等值线图,其中①>②>③,据此判断图中箭头所表示的可能是:()
A.河流流向 | B.风向 | C.暖流流向 | D.寒流流向 |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个地球仪,在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80厘米。据此完成3~4题。该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
A.一百万分之一 | B.一千万分之一 |
C.五百万分之一 | D.五千万分之一 |
在此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约为()
A.20厘米 | B.40厘米 | C.60厘米 | D.80厘米 |
科学家对地球不同经纬线长度进行测量,统计结果如下表。回答1~2题。
测量地的纬度 (单位:度) |
经度1°的长度 (单位:km) |
纬度1°的长度 (单位:km) |
0 |
111.322 |
110.569 |
30 |
96.490 |
110.850 |
45 |
78.850 |
111.132 |
80 |
19.394 |
111.666 |
下列是对测量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A.无论是经线还是纬线,都是随着纬度的增加变长 |
B.纬线的长度随纬度的增加变长,经线长度在变短 |
C.纬线长度随纬度的变化是测量误差所致 |
D.经线长度的变化反映了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 |
下图为嫦娥一号卫星从月球上传回的首幅月球极区图像,由装在卫星上的3轨CCD立体相机拍摄而成。
假设月球上的经纬网类同于地球上的经纬网,下列四图中的阴影最能准确表示图中极区图像位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