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信笺/缄默 宁静/宁死不屈 恪守/溘然长逝
B 缜密/斟酌 湖泊/日薄西山 夙愿/追根溯源
C 瞠目/嗔怒 迄今/同仇敌忾 折本/虚与委蛇
D 徘徊/踝骨 谬误/未雨绸缪 恫吓/欲壑难填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告罄 杀戮 尺椟 残羹冷炙 |
B.诙谐 踌躇 祭祀 矫揉造作 |
C.联袂 污垢 舒朗 蚍蜉憾树 |
D.惆怅 喧嚣 付梓 祟山峻岭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租赁(lìn) 熨帖(yù) 掎角之势(jī) 留下把柄(bǐnɡ) |
B.窗棂(líng) 奇葩(bā) 数见不鲜(xiān) 朝暾夕月(tūn) |
C.晌午(shǎnɡ) 笑靥(yàn) 坑蒙拐骗(mēnɡ) 博闻强记(qiánɡ) |
D.口讷(nè) 胚胎(pēi) 少不更事(ɡēnɡ) 呱呱坠地(ɡū)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石头城金陵图
刘禹锡韦庄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江雨靡靡江草齐,六朝①如梦鸟空啼。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无情最是台城②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①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②台城:在南京玄武湖边,亦称禁城。此诗在《全唐诗》中作《台城》。
1对上面两首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第一首的前两句是说青山依旧环绕着过去的都城,江涛拍击着这座空荡荡的城市后,又悄无声息地退了回去。
B.第一首的后两句是说淮水东边曾普照过昔日繁华石头城的月亮,现在,如同过去一样,深夜就从城墙的垛子上转过来。
C.第二首的前两句是说江面上细雨绵密地飘洒着,两岸绵延着整齐的芳草,只有鸟雀的啼鸣不禁让人想起六朝昔日的繁华。
D.第二首的后两句是说台城的杨柳最是无情,任凭时光流逝、人事更替,依旧年年吐绿,朦胧如烟般地笼罩着十里长堤。
2对上述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诗均为怀古叹今之作,诗人以点代面,借物寄情,通过对特定景物的形象描写,抒发了对社会盛衰变化的感慨。
B.艺术上,两首诗均采用借景取喻、托古抒情的手法,或写山水明月,或写啼鸟柳烟,从侧面揭示出昔盛今衰、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
C.《石头城》以景写情动静相宜。全诗由城外之景到城内之景,以山水明月依旧反衬六朝繁华荣贵之消失,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D.《金陵图》采用今昔对比手法,以自然景物依旧比照人事兴衰,表达诗人吊古伤今、由衷叹惋的感慨之情,形象生动情感浓郁。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在唐、五代时已经出现,称曲、杂曲或曲子词;到宋代才广为流行,改称词。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观察与感受皆可入词。 |
B.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唐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在风格上,李白的诗清新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
C.柳永和苏轼均是北宋词人,在北宋,柳永代表了婉约派的最高水平,而苏轼则开创了豪放一派。 |
D.“三曹”是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其中以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以苏轼的文学成就最高。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栗(战栗)深林兮惊层巅②惟觉(睡觉)时之枕席
③去来(回来)江口守空船④莫辞(拒绝)更坐弹一曲
⑤却(退却)坐促弦弦转急⑥中原北望气(悲愤)如山
⑦都门帐饮无绪(心思)⑧烽火扬州路(宋代行政区划名称)
A.②④⑥⑦ | B.①③⑥⑧ | C.①④⑦⑧ | D.④⑤⑥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