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是:( )
A.城市交通拥挤、房屋集中、绿地面积小 |
B.城市生态系统缺乏足够的分解者 |
C.城市人口过渡膨胀,工业大量集中 |
D.城市职能过分集中,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
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下题。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
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读图完成下列下题。2005-2010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
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城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
下表是我国四省(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其中包括在该地居住的离开原籍半年以上的人口)的普查数据,读图完成下列下题。
省(直辖市) |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占 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 |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占 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 |
甲省 |
7.17 |
7.15 |
乙省 |
7.31 |
7.02 |
丙省 |
6.83 |
7.79 |
丁市 |
1.32 |
1.72 |
表中内容反映,甲、乙、丙三省()
A.已出现人口负增长 | B.为人口大省 |
C.经济发达 | D.人口流动量大 |
丁市人口普查数占全国的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快,人口出生率高 |
B.生活水平提高,自然增长率高 |
C.经济发达,迁入人口数量多 |
D.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 |
从第五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0年间,人口数量增长率最高的是()
A.甲省 | B.乙省 | C.丙省 | D.丁市 |
熬夜,是指到深夜(一般指24:00)还不睡或一夜不睡。2014年巴西世界杯决赛定于当地时间2014年7月13日16:00在里约热内卢(43°11′47″W)举行,下列城市的球迷看决赛需要熬夜的是()
A.旧金山(122°W) | B.巴黎(2°E) |
C.曼谷(100°E) | D.开罗(31°E) |
读15°E附近的四座太阳能电站春分日正午电池板倾角示意图,四地由南向北是()
A.甲乙丙丁 | B.乙甲丙丁 | C.丙乙甲丁 | D.丁甲乙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