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报道,人民最关注的十大问题,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树立政府权威,位列其中。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
(1)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依据是什么?
(2)政府应如何树立自己的权威?
目前,在一些边远的山村,农民依然过着“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日子。一些地方电视进了农家,电视内容却不姓“农”;文娱节目年年新,农村文娱活动却一年更比一年少;农民群众精神空虚,邪教、迷信泛滥农村;传统文化生活日渐失落,民间文艺后继无人,这是当前一些农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简析当前应如何促进我国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泰国近几个月来激烈的政治斗争受到了全球的关注。2008年12月17日,泰国圆王普密蓬签署御令,批准由议会选出的新总理阿披实就任泰国第二十七任总理。对于阿披实来说,就任总理可能是他一生的最高荣耀,但对于81岁高龄的普密蓬国王来说,这并不算什么。因为普密蓬国王在位已62年,是当今世界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已经历过20次军事政变、27任总理和50多届内阁。
根据材料请回答:(1)泰国实行什么类型的政体?(2分)
(2)简要说明这一政体的主要特点。(5分)
材料一:南京是江苏省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中心,是中国经济中心区域的重要枢纽城市。近年来,南京市的定位从原来的“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调整为“长三角承东启西的中心城市”,规划了创新驱动,精明增长,名城导向和协调发展战略。
材料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为南京这样的传统名城提供了发展的历史新机遇,借助“物联网”,有利于南京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从根本上提高南京整体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打造中国智慧型新城市。
问题:(1)结合材料一,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南京市的定位从原来的“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调整为“长三角承东启西的中心城市”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物联网新技术推动“智慧南京”的积极意义?
11月28日清晨8时许,成都上空出现了一幅奇妙“一”字形的霞光景色,四川省地震局相关专家表示,昨日的霞光应该完全可以用气象学来解释的,即应该是普通的早霞,而且“震兆霞光”完全是网友们的提法,这样的景象并不是凌晨地震的后遗症,也不是另一个地震的前兆,“和地震扯不上关系”。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网友们提出的所谓“震兆霞光”违背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那些道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以温家宝总理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全盘统筹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紧急动员起来,一切为了灾区,全力支援灾区。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不顾安危、不辞辛劳,亲临灾区指挥救灾,使灾区人民在困境中看到希望,极大地稳定了人心,极大地凝聚了力量。
材料二:2008年5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央财政安排近千亿资金用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全力搜救被困人员,强化灾区防疫工作和灾区群众安置工作;抓紧抢修灾毁基础设施,重点抢护发生险情的水库、水电站和堰塞湖,严防次生灾害造成新的损失。
材料三: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指挥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灾区开展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生死大营救:救援部队突破禁区强行空降,不顾危险打通道路,舍生忘死废墟救人,创造了救援史上的奇迹;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有效组织抗灾自救,顾不上亲人生死,顾不上自己安危,在灾难面前显示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灾区人民面对灾难不屈不挠、顽强抗争,友爱互助、患难与共,表现出临危不乱的精神风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海内外中华同胞心相连,与灾区人民共抗天灾,所捐款项和物资均创共和国历史之最,极大地支持了抗震救灾斗争。
材料四:在抗震救灾中,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表现出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次大洗礼、集体主义精神的大检阅、爱国主义精神的大弘扬,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中华民族面对灾难奏出的时代最强音,是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精神保证。(1)结合材料一、三,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抗震救灾中是如何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的?
(2)结合材料二,分析财政在救灾重建中的作用。
(3)结合材料四,说明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义。
(4)请结合材料四,运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评述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