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处死刑。学生为拯救他,买通狱卒,他却婉言谢绝,以“公民应服从法律”为由,从容赴死。他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他的最后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下列对苏格拉底的表现认识不恰当的是( )
| A.他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 B.他认为法律至上 |
| C.他遵守社会道德 | D.他对民主政治还有疑惑 |
关于三元里抗英歼敌数目,在中方文献中有“十余人”,“百余人”,“二百余人”,“七百四十八人”等诸多说法,其中以“二百余人”一说最为流行。综合英军的资料来看,英军损失人员约在5人左右。对这些差异颇大的统计数字,下列怀疑合理的是:
①三元里抗英事件的历史意义应重新估量
②双方数据都带有主观因素,最好找到第三方数据进行印证
③三元里抗英的规模可能不大
④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也就无所谓真伪
|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它
| A.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
| B.内容广泛且条文清晰 |
| C.规定了严酷的债务奴隶制 |
| D.使审判和量刑有法可依 |
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的相同之处在于
①全面发展国有经济
②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
③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
④将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①②④ |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子恰当的评价是
|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
|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
|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
|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
一般的雕版印刷书籍,每页不过一百多字,比如《四库全书》,每页仅为182字。对于追求信息含量、讲究内容厚实的近现代报纸而言,若用雕版印刷出版报纸,那简直如同派小脚女人参加奥运会100米赛跑。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
| A.雕版印刷物的文字容量狭小 |
| B.雕版印刷技术制约了近代报刊的兴起和发展 |
| C.雕版印刷物价格昂贵 |
| D.雕版印刷不适用于新闻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