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童世俊主持过名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的大型社会调查。在选择作为中国人“非常自豪或比较自豪的”备选的17条理由中,名列前三的是“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国土和美丽的山河”、“灿烂的文化和艺术”。当然,因地区、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等的不同,所选择的理由有所差异。这表明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 B.人们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认识必然不同 |
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 D.认识既受客观条件影响,也受主观条件影响 |
中国奥运选手杜丽在痛失北京奥运会首金之后,调整状态,在女子50米步枪决赛中打破奥运会纪录,并夺得金牌。这不仅发扬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精神,而且集中体现了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就是
A.团结统一 | B.爱好和平 | C.勤劳勇敢 | D.自强不息 |
为弘扬海峡两岸海洋文化,促进两岸海洋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共建人与海洋和谐相处的蓝色家园,2008海峡两岸海洋文化论坛11月8日在厦门举行。回答16—17题。
在不同情境下发展的海峡两岸文化,虽然具有不同的差异和特色,但是以同根同祖同文的亲情为纽带,存在着如两岸人民通用闽南语、共同供奉妈祖等割不断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这表明
A.世界各国文化具有多样性 | B.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
C.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 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
海洋文化是福建文化最大的特色。在漫漫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福建曾蕴育出昙石山文化、海丝文化、妈祖文化、船政文化等一大批底蕴厚重的海洋文化类型,形成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体系.进入新世纪,海洋文化事业日趋繁荣。这说明
A.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
B.文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
C.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
D.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这表明阅读
①是个人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是培养个人和民族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③是获得和享用人类文明成果的过程④体现了个人与民族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不能填补道德的缺陷.”符合这句话的观点是
A.道德修养与知识修养同等重要 |
B.人只要提高知识修养就可以提高道德修养 |
C.道德修养是人生成功的物质载体 |
D.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