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2-52,读图后回答:
图2-52
(1)该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地区是___________。
(2)与该气候相似的气候类型在南半球分布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谢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国土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境内既没有高山大漠,也没有大面积的岛屿和漫长的海岸线,德国的风力资源即便是在欧洲也算不上丰富,但经过十几年不懈的努力,1998年风机累计装机功率达282.9万千瓦,登上世界第一风电生产大国的宝座。在陆地风能利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德国人又将目光投向了风力资源丰富的大海,在陆地风力发电设备的基础上经多次改型设计研制出海上风力发电设备。德国的海上风电厂一般建在离海岸数十公里、水深几十米的水域。
材料二 图1示意德国地形分布
材料三 图2示意德国风能分布
(1)描述德国风能在风布特征并分析该国西北部年均风力最大的原因。
(2)与陆地风力发电相比,分析海上风力发电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示意我国敦煌地区及党河流域
材料二 党河发源于祁连山,是敦煌人民的母亲河,每年通过“引党济红”工程向阿克塞输水500万立方米,月牙泉治理回灌年用水600万立方米。大苏干湖位于阿尔金山南麓山脚下,是甘肃省最大的内陆湖泊,小苏干湖水通过齐力克河流向大苏干湖。
材料三 敦煌雅丹地貌位于敦煌西200公里处(属古罗布泊的一部分),在一条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干涸河床地带上,一座座土丘峰峦突兀耸立,就像是一幢幢“建筑”高低错落,鳞次栉比。
(1)目前,党河刘雨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分析当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2)描述图示敦煌地区的地形特征。
(3)分析敦煌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材料一:非洲局部自然带分布图及局部区域扩大图
材料二:赛伦盖蒂与马赛马拉的气温、降水资料图()
材料三:世界已探明的150多种地下矿产资源在非洲都有储藏,下表是非洲主要矿产资源占世界的比重。
主要矿产资源 |
||||||
金刚石 |
金 |
铬 |
铜 |
石油 |
铝土 |
|
占世界的比重(%) |
72 |
60 |
42 |
17 |
7.4 |
15 |
(1)写出图中L、N自然带的名称:L 、N 。
(2)M区域的角马大迁徙是非洲的自然奇迹之一。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每年6月至9月,角马迁徙的目的地是(赛伦盖蒂或马赛马拉),原因是此时段。
(3)M区域的另一自然奇观是湖泊众多,且成串分布。试分析这些湖泊的形成原因。
(4)据材料三可知,非洲的矿产资源具有、的特征。非洲许多国家以出口一种或几种矿产品为经济支柱,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为改变这种现状,这些国家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5)M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主要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完成各题。
材料一:我国新疆、山东两省区等高线及棉花产区分布图
材料二:图a中甲地、图b中乙地棉花产区气温和降水资料
(1)据等高线可知,甲棉花产区地形类型是,乙棉花产区地形类型是。
(2)甲、乙两大棉花产区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3)甲棉花产区比乙棉花产区更具优势的自然条件是、。
(4)据材料二,比较甲、乙两棉花产区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5)新疆和山东两省区都是我国人口主要迁入省区,但引起两省区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有所不同,试比较两省区人口迁入不同的原因。
秘鲁的“东水西调”工程,大多建在3500—4200米山上,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建的海拔最高的调水工程,施工难度非常大。读秘鲁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1)A处海域洋流属于(寒流或暖流),判断的依据是。该处海域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原因是。
(2)若只考虑洋流的影响,图中A海域与同纬度南美洲大陆东岸海域相比,A海域的盐度
(较高、较低),主要原因是。若此时一艘油轮在A附近海域大量原油泄漏,污
染海域会(扩大或缩小)。
(3)秘鲁西部沿海有一条贯穿南北狭长的荒漠带,分析这条滨海荒漠带的成因。
(4)说明秘鲁修建东水西调工程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