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职责。请回答:
(1)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就着手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物质生活。试举例说明。
(2)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基础。党和政府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
——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演讲
材料三(一)民族主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一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二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和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一曰平均地权,一日节制资本。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四“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孙中山遗嘱》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面临怎样的困境,孙中山是如何革除中国“千年专制之毒”的?
(2)根据材料二,中国革命13年来,为何“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孙中山在此期间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其目的是什么?
(3)指出材料三中孙中山主张发生变化的原因。
(4)上述材料体现了孙中山哪些高贵品质?

伴随着工业文明的扩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发展,它促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了现实,从一国走向了多国。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指出马克思在1848年和1867年的主要理论建树(著作)。
(2)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先后推行了哪些经济政策?分别说明当时推行这些政策的必要性。
(3)邓小平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1978年他在统一人们思想和理论探索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为什么说1992年的南方谈话是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

(宁夏银川一中2009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题,文综,42B)
阅读下列材料:
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清顺治皇帝第三子,
八岁登基,十岁丧母,在其祖母孝庄太后的教
导下长大成人。在位60余年,施展雄才大略,
捍卫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康乾盛世”的主
要缔造者之一,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
请据此回答:
(1)康熙在位前期,清军入关,天下初定,满洲
贵族统治下的清王朝面临着那些亟待解决的
问题?
(2)康熙在位的60年,中国的疆域版图达到了1300万平方千米,生活着50多个民族,康熙是如何捍卫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营造盛世王朝的?

孙中山和华盛顿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两人都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不懈努力,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资产阶级革命后,两国政体确立的原则是什么?立国的法律依据各是什么?
(2)孙中山和华盛顿为维护本国的民主制度分别作了哪些努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在谈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指出:“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据《列宁全集》
材料二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
(2)上述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局限?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