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不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 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翻译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以为君子应当具有哪些品格?为什么孔子认为“知和而和”“亦不可行”?
文言文阅读(19分,9—11题各3分,第12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沈怀文,字思明,吴兴武康人也。初州辟从事,转西曹,江夏王义恭司空行参军,随府转司徒参军事,东阁祭酒。丁父忧,新安郡送故丰厚,奉终礼毕,余悉班之亲戚,一无所留。太祖闻而嘉之,赐奴婢六人。服阕,除尚书殿中郎。大明三年,子尚移镇会稽,迁抚军长史,行府州事。时囚系甚多,动经年月,怀文到任,讯五郡九百三十六狱,众咸称平。
竟陵王诞据广陵反,及城陷,士庶皆裸身鞭面,然后加刑,聚所杀人首于石头南岸,谓之髑髅山。怀文陈其不可,上不纳。扬州移会稽,上忿浙江东人情不和,欲贬其劳禄,唯西州旧人不改。怀文曰:“扬州徙治,既乖民情,一州两格,尤失大体。臣谓不宜有异。”上又不从。
怀文与颜竣、周朗素善,竣以失旨见诛,朗亦以忤意得罪。上谓怀文曰:“竣若知我杀之,亦当不敢如此。”怀文默然。尝以岁夕与谢庄、王景文、颜师伯被敕入省,未及进,景文因言次称竣、朗人才之美,怀文与相酬和,师伯后因语次白上,叙景文等此言。怀文屡经犯忤,至此上倍不说。
时游幸无度,太后及六宫常乘副车在后,怀文与王景文每陈不宜亟出。后同从坐松树下,风雨甚骤。景文曰:“卿可以言矣。”怀文曰:“独言无系,宜相与陈之。”江智渊卧草侧,亦谓言之为善。俄而被召俱入雉场,怀文曰:“风雨如此,非圣躬所宜冒。”景文又曰:“怀文所启宜从。”智渊未及有言,上方注弩,作色曰:“卿欲效颜竣邪?何以恒知人事。”又曰:“颜竣小子,恨不得鞭其面!”上每宴集,在坐者咸令沈醉,怀文素不饮酒,又不好戏调,上谓故欲异己。谢庄尝诫怀文曰:“卿每与人异,亦何可久。”怀文曰:“吾少来如此,岂可一朝而变。非欲异物,性所得耳。”
为有司所纠,免官,禁锢十年,既被免,买宅欲还东。上大怒,收付廷尉,赐死,时年五十四。
(选自《宋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悉班之亲戚班:分给
B. 怀文与王景文每陈不宜亟出亟:屡次
C. 尝以岁夕与谢庄、王景文、颜师伯被敕入省以:因为
D. 服阕,除尚书殿中郎除:授予官职
10.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说明皇上对沈怀文“不悦”原因的一组是()。
①师伯后因语次白上,叙景文等此言。
②聚所杀人首于石头南岸,谓之髑髅山。
③怀文素不饮酒,又不好戏调
④怀文曰:“风雨如此,非圣躬所宜冒。”
⑤丁父忧,新安郡送故丰厚
⑥为有司所纠,免官
A. ①②③B. ③④⑥C. ③⑤⑥ D. ①③④
11.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传记中的宋孝武帝是一个阻塞忠言,游幸无度,滥杀无辜的皇帝。
B. 宴饮时,皇帝让大家都喝醉,沈怀文不喝酒,说明沈怀文在朝廷中已彻底孤立。
C. 沈怀文屡次进谏,屡忤圣意,可是始终不愿苟且迎合,改变自己。
D. 皇帝两次对沈怀文提起颜竣,就是警告他不要多管闲事。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文与颜竣、周朗素善,竣以失旨见诛,朗亦以忤意得罪。
译文:
(2)吾少来如此,岂可一朝而变。非欲异物,性所得耳。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士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天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性明知人,好励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宽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专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耳。”
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臱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其荐拔士人,皆如所鉴。后之好事,或附益增张,故多华辞不经,又类卜相之书。今录其章章效于事者,着之篇末。
(节选自《后汉书•郭林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业毕,博通坟籍 坟籍:古代典籍,泛指古书。
B.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辟:征召。
C.隐不违亲,贞不绝俗 隐:躲藏。
D.后遭母忧,有至孝称。忧:疾病。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太“好学善友”和“鉴品士人”的一组是()
A.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
吾夜观天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
B.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
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
C.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
车数千两。皆有臱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D.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其荐拔士人,皆如所鉴。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太早年,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让他在县里做事。林宗说:“大丈夫哪能从事这种下贱的工作呢?”就辞掉不去。跟成皋屈伯彦学习,学了三年,博通群书,名闻京师。
B.郭太曾经在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折垫起来戴在头上,当时人们也学着他故意折巾一角,叫做"林宗巾",为人所敬慕到这种地步。
C.隐居不违反母亲的意旨,出仕贞忠而不矫情绝俗。后来母亲去世,郭林宗在野外号哭,极为悲痛。
D.郭林宗所奖励选拔的士人,都如他所鉴定的。先言后验,大家都佩服他。林宗不会附会增加夸张之,不会运用华而不实和怪诞不稽之词来夸奖人。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译文:
(2)其荐拔士人,皆如所鉴。
译文:
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韪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O~14题。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①“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卯。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②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③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末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久,召唐让曰让:责备
B.当是之时,赵几霸霸:称霸
C.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坐:获罪,犯罪
D.文吏以法绳之绳:捆绑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冯唐以孝著②以大中臣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①乃复问唐曰②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C.①陛下虽得廉颇.李牧②虽累百世,垢弥甚也
D.①委任而责成功②蟹六跪而二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唐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是难得的令人折服的杰出之士。
B.此文一笔两涉,冯唐之所以能显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遇到了“从善如流”的汉文帝。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再现了敢于直谏的良臣和勇于纳谏的贤君形象。
C.冯唐虽然杰出,但仕途却大起大落,坎坷不平,最后连一个官职都保不住。唐代王勃也有“冯唐易老,李广准封”之叹。
D.这段文字体现了司马迁一贯的风格:全文朴实的叙写,蕴蓄着强烈的爱憎之情;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显示着强烈的文学性。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②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
③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14.请找出能反映冯唐“有识见,性耿直”的句子。
答: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薛祥,字彦祥,无为人。从俞通海来归。俞通海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瓶,廷玉父子与 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何所窘,遣通海问道归太祖,太祖方驻 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样,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渡江,祥为水寨管军镇抚。 数从征有功。
洪武元年转滑河南,夜半抵蔡河。贼骤至,祥不为动,好语谕散之。帝阁大喜。以方用兵, 供亿艰,投京钱都滑运使,分司淮安。泼河筑堤,自扬达济数百里,丢役均平,民无怨言。有劳 者立奏,授以官。元都下,官民南迁,道经淮安,祥多方存恤。山阳、海州民乱,骑马都尉黄琛捕 治,诠①误甚众。祥会鞠②,元验者悉原之。治淮八年,民相劝为善。及考满还京,皆焚香,祝其再来,或肖像祀之。
八年投工部尚书。时造凤阳宫殿。帝坐殿中,若有人持兵斗殿脊者。太师李善长奏诸工 匠用厌镇法,帝将尽杀之。祥为分别交替不在工者,并铁石匠皆不预,活者千数。营谨身殿,有司列中匠为上匠,帝怒其罔,命齐市。祥在侧,争曰“奏对不实.竞杀人,恐非法。”得旨用腐刑。祥复徐奏曰“腐,废人矣,莫若杖而使工。”帝可之。明年改天下行省为承宣布政司。以北平重 池,特授祥,三年治行称第一。
为胡惟庸所恶,坐营建扰民,滴知嘉兴府。惟庸诛,复召为工部尚书。帝曰"详臣害汝,何 不言?"对曰"臣不知也。"明年,坐累杖死,天下哀之。子四人,询琼州,遂为琼山人。
(节选自《明史》列传二一、二六)
〔注]①i圭:guii,连累。②鞠:ju,审问。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干平晴的一项是( )(3分)
A.大喜曰“天赞我也!”赞:帮助
B.授京最都糟是使,分司淮安司:掌管
c.民相劝为善善:好的
D.坐营建扰良,滴知嘉兴府坐:因……获罪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方用兵,供亿艰夫夷可近,则游者众
B.苛怒其罔,命弃市以乱易整,不武,吾莘还也
C帝可之且罪侯单于初立,恐汉袭芋
D.为胡位庸所恶身死人手,丰天下笑者,何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干正确的一项是()T分)
A.薛祥原先可能参加水军,后来跟俞:®.海归顺明太祖朱兀璋,技江后担任水军小头目。
太祖对他在一次糟运中好语退贼十分满意。
B.薛祥治理淮河两岸的人民共八年,政绩突出,抚恤慰问迁徙民众,他死后人民有的画肖像祭祀他
C.营造凤阳宫殿时,皇帝因有人打斗将要全部杀死工匠,薛样区分出轮流不在上工的工匠,救活下来上千人,可见其做官为民着想。
D.胡惟庸曾经陷害薛祥,皇帝问为什么不上书说一说,薛祥回答他说不知道这事•可见薛样为人较为豁达。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渔河筑堤,自扬达济数百里,儒役均平,民无怨言。(5分)
(2)腐,废人矣,莫若杖而使工。(5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①,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
章献太后②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③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遽命辇后乘舆。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朝,遂大用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①不赐对: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②章献太后: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③七庙:历代帝王为进行宗治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
【注】①不赐对: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
②章献太后: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
③七庙:历代帝王为进行宗治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孤鞠于外家孤:幼年丧父
B.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易:轻视,看不起
C.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先:已故的。多用于尊长
D.宗道屡于帝前折之折:指责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B.后因对,自讼曰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C.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D.宗道曰:“第以实言之。”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够表现鲁宗道为人刚正的品德的一组是()
①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
②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
③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
④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⑤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
⑥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A.②④⑥ B.③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宗道任海盐县令时,县东南原来有小河道,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从此称这条河道为“鲁公浦”。
B.宗道在朝廷上多次进谏从传闻得知的事情,皇上心里很是讨厌他说得太多。鲁宗道
为自己辩解不成无奈辞职,皇上在大殿上写上“鲁直”二字,来表示对宗道的思念。
C.宗道曾指责章献太后不应该在七庙中设立自己的牌位,又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要求太后不能无视先皇礼制弃车乘辇。对于这些指责,章献太后都能虚心接受并一一改正。
D.鲁宗道为人忠实,有次陪故人去酒店饮酒时遇到皇上紧急传唤他,他如实告诉了皇上,皇上果然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重用了他。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
(2)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
(3)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