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不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 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翻译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孔子以为君子应当具有哪些品格?为什么孔子认为“知和而和”“亦不可行”?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庄子•德充符(节选)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国无宰,寡人传国焉。闷然而后应,泛然而若辞。寡人丑乎,卒授之国。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是何人者也?”
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刖者之屦,无为爱之:皆无其本矣。为天子之诸御,不爪剪,不穿耳;取妻者止于外,不得复使。形全犹足以为尔,而况全德之人乎!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哀公曰:“何谓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何为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脩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自以为至通矣。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其国。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
B.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
C.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
D.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

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国无宰,寡人传国焉。焉:句尾语气助词。
B.寡人丑乎,卒授之国。丑:惭愧。
C.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是:这。
D.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恶:丑。

翻译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句是()

A.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矣。
不曾听到他倡导过什么,只见他对人表现得很谦和罢了。
B.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
现在哀骀它没有说什么就取得人们的信任,没有什么功业就赢得他人的亲敬,能使别人把国家政事委托给他。
C.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
所以不足以让这些变化扰乱内心的平和,不能把这些变化挂在心中。
D.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其国。

恐怕我没有实绩,(只是)轻用我的躯体,以致使我的国家陷于危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从衡之说虽反覆百端,然大要合从者,六国之利也。昔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使之朝聘以相交飨宴以相乐会盟以相结者无他欲其同心戮力以保家国也。向使六国能以信义相亲,则秦虽强暴,安得而亡之哉!夫三晋者,齐、楚之藩蔽;齐、楚者,三晋之根柢;形势相资,表里相依。故以三晋而攻齐、楚,自绝其根柢也;以齐、楚而攻三晋,自撤其藩蔽也。安有撤其藩蔽以媚盗,曰“盗将爱我而不攻”,岂不悖哉!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 ①从衡:即“合从”、“连衡”。 “合从”是连合六国对付秦国的策略;“连衡”是分散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②三晋:旧时称瓜分晋国的韩、赵、魏为三晋。
⑴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原文:向使六国能以信义相亲,则秦虽强暴,安得而亡之哉!
译文:
⑵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3分)
昔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使之朝聘以相交飨宴以相乐会盟以相结者无他欲其同心戮力以保家国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共6分,每小题2分)
㈠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㈡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结交,亲附
B.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加速
C.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
D.戍卒叫,函谷举举:拔,攻占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斯用兵之效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故为之文以志
C.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下列句子所属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赵尝五战于秦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 而今安在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相与枕藉乎舟中
4.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
原文: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文饯于都门外。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未见知。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周文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周文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周文益嘉之,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治道,卧而听之,绰于是指陈帝王之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
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其二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擢贤良,其五恤狱讼,其六均赋役。周文甚重之,常置诸坐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账者,不得居官。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周文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已。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累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北史·苏绰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官岁余,未见知知:了解。
B.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典:主管。
C.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赞:赞赏。
D.其四擢贤良擢:选拔。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苏绰有才能的一组是
1少好学,博览群书2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 3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
4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 5务弘强国富人之道 6事无巨细,若指诸掌
A.145 B.136 C.256 D.234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文帝与惠达讨论政事,惠达不能提出对策,叫来苏绰商议,苏绰为他酌情裁定,后周文帝称赞苏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B.在与苏绰等大臣们前往昆明池观鱼的途中,周文帝通过询问城西故仓池的情况,更加看重苏绰,当夜就向他询问治国之道。
C.苏绰在周文帝力图改革朝政的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了许多治国方略,周文帝对此很重视。
D.苏绰常把治理好天下作为自己的责任,他广泛地寻求贤能之人。凡经他推荐的人,都做了高官,而且能得到周文帝的信任。
11.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卧而听之,,绰于是指陈帝王之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
(2)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巢谷传
[宋]苏辙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会泸州蛮乞弟扰边,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
自雷徙循。子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子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子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子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子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子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选文有删节)
[注]①举武艺:科举考试中的武科考试。
②乞弟:泸州西南少数民族乌蛮首领斧望个恕的儿子。
1.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畜弓箭畜:储备 B.尤与之善善:交好
C.予方乏困乏:疲乏 D.尚何以发之发:宣扬
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巢谷幼时随父学习,后进京赶考,却弃文从武,不久学成,可惜最后没有考中武举。
B.巢谷与作者是同乡,且相交甚笃,因而不顾高龄和体弱去看望远谪岭南的苏辙兄弟。
C.文章通过完成存宝嘱托和探望苏氏兄弟等情节,刻画了巢谷重朋友情谊的性格特点。
D.作者对巢谷的品德才能非常欣赏,对他的一生遭遇则充满同情,为此写·卜了这篇传记。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译文:
(2)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忐也。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