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 | 12元 | B. | 12.5元 | C. | 18元 | D. | 18.75元 |
2014年10月24日,中国、印度、新加坡等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代表在北京签约,倡议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的倡议得到广泛支持,是因为
①中国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主导者
②“亚投行”将为相关国家提供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
③各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
④“亚投行”能有利拓宽相关国家生产要素流动空间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2014年4月,为促进生猪价格合理回升,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启动了第二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这表明
①国家遵循价值规律进行调控
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③国家积极参与现代市场竞争
④财政可以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图是某地区2014年不同收入的家庭食品消费和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在家庭消费中所占比重的情况。从图中可以推论出
A.消费行为的选择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
B.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不断增长 |
C.收入差距的存在造成消费结构的差异 |
D.恩格尔系数降低,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
文化领域近些年出现了一种不均衡现象:一边是艰难度日的公益性文化,一边是越来越“精英化”“高端化”的演出市场和文化产业“大投资”“大项目”“大手笔”。过分强调文化产业而忽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不少评论家看来是一种“分列式的改革”。下列选项与“分裂式改革”错误相同的是
A.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B.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
C.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
D.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
在十八大报告中86次提到改革,其中两次提到“全面改革”,5次提到“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之所以强调改革是因为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就能推动社会进步
②改革是我国当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③通过改革能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推动社会进步
④通过改革能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促进生产力发展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