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匀减速运动的物体经4 s后停止,若在第1 s内的位移是14 m,则最后1 s内的位移是___________.
超导体现象是
世纪人类重大发现之一,目前我国已研制出世界传输电流最大的高温超导电缆并成功示范运行。
(1)超导体在温度特别低时电阻可以降到几乎为零,这种性质可以通过实验研究。将一个闭合超导金属圆环水平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线垂直于圆环平面向上,逐渐降低温度使环发生由正常态到超导态的转变后突然撤去磁场,若此后环中的电流不随时间变化,则表明其电阻为零。请指出自上往下看环中电流方向,并说明理由。
(2)为探究该圆环在超导状态的电阻率上限
,研究人员测得撤去磁场后环中电流为
,并经一年以上的时间
未检测出电流变化。实际上仪器只能检测出大于
的电流变化,其中
,当电流的变化小于
时,仪器检测不出电流的变化,研究人员便认为电流没有变化。设环的横截面积为
,环中定向移动电子的平均速率为
,电子质量为
、电荷量为
。试用上述给出的各物理量,推导出
的表达式。
(3)若仍试用上述测量仪器,实验持续时间依旧为
,为使实验获得的该圆环在超导状态的电阻率上限
的准确程度更高,请提出你的建议,并简要说明实现方法。
(1)"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卫星相继完成了对月球的环月飞行,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设"嫦娥二号"卫星环绕月球的运动为匀速圆周运动,它距月球表面的高度为
,已知月球的质量为
、半径为
,引力常量为
,则卫星绕月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
=,线速度
=。
(2)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①下列做法正确的是,(填字母代号)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
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
②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
③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图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
与拉力
的关系,分别得到图中甲、乙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
、
,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
,由图可知,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要测绘一个标有"
"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灯泡两端的电压需要由零逐渐增加到3V,并便于操作。已选用的器材有:
电池组(电动势为
,内阻约
);
电流表(量程为
,内阻约
);
电压表(量程为
,内阻约
);
电键一个、导线若干。
①实验中所用的滑动变阻器应选下列中的(填字母代号)。
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
,额定电流
)
B.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
,额定电流
)
②实验的电路图应选用下列的图(填字母代号)。
③实验得到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如果将这个小灯泡接到电动势为
,内阻为
的电源两端,小灯泡消耗的功率是
。
(1)在探究两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一同学猜想可能与两电荷的间距和带电量有关。他选用带正电的小球
和
,
球放在可移动的绝缘座上,
球用绝缘丝线悬挂于玻璃棒
点,如图所示。
实验时,先保持两球电荷量不变,使
球从远处逐渐向
球靠近,观察到两球距离越小,
球悬线的偏角越大;再保持两球距离不变,改变小球所带的电荷量,观察到电荷量越大,
球悬线的偏角越大。
实验表明:两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随其距离的而增大,随其所带电荷量的而增大。
此同学在探究中应用的科学方法是(选填:"累积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或"演绎法")。
(2)如图1所示,某组同学借用"探究
与
、
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相关实验思想、原理及操作,进行"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
①为达到平衡阻力的目的,取下细绳及托盘,通过调整垫片的位置,改变长木板倾斜程度,根据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运动。
②连接细绳及托盘,放人砝码,通过实验得到图2所示的纸带。纸带上0为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点,选取时间间隔为0. 1
的相邻计数点
。实验时小车所受拉力为0. 2
,小车的质量为0.2
。
请计算小车所受合外力做的功
和小车动能的变化
,补填表中空格(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四位)。
0.0432 |
0. 0572 |
0. 0734 |
0. 0915 |
||
0.0430 |
0. 0570 |
0. 0734 |
0. 0907 |
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与理论推导结果一致。
③实验前已测得托盘质量为7.7×10 -3
,实验时该
(
取9.8
,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三位)。
(1)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b)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
①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 | 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
B. | 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
C. | 将小车依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
D. |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用字母填写)
②图(b)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
③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
=。
④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
=。
(2)图(a)是测量电阻
的原理图。学生电源输出电压可调,电流表量程选
(内阻不计),标有长度刻度的均匀电阻丝
的总长为
。
①根据原理图连接图(b)的实物图。
②断开
,合上
;调节电源输出电压为
时,单位长度电阻丝的电压
=
.记录此时电流表
的示数。
③保持
闭合,合上
;滑动c点改变ac的长度
,同时调节电源输出电压,使电流表
的示数与步骤②记录的值相同,记录长度
和
的示数
。测量6组
和
值,测量数据已在图(c)中标出,写出
与
、
、
的关系式
=;根据图(c)用作图法算出
=
。
(1)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装置如图甲):
①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填选项前字母)
A.平衡摩擦力时必须将钩码通过细线挂在小车上
B.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钩码质量远大于小车质量
C.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
②图乙是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选取
、
、
、
计数点,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
,则打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硅光电池在无光照射时不产生电能,可视为一电子元件。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甲电路,给硅光电池加反向电压(硅光电池负极接高电势点,正极接低电势点),探究其在无光照时的反向伏安特性。图中电压表
量程选用
,内阻为
;电压表
量程选用
,内阻约为
;
为保护电阻;直流电源电动势约为
,内阻不计。
①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连接成完整电路。
②用遮光罩罩住硅光电池,闭合开关S,调节变阻器
,读出电压表
、
的示数
、
。
(i)某次测量时,电压表
示数如图丙,则
=
,可算出通过硅光电池的反向电流大小为
(保留两位小数)。
(ii)该小组测出大量数据,筛选出下表所示的9组
、
数据,算出相应的硅光电池两端反向电压Ux和通过的反向电流
(图中"-"表示反向),并在坐标纸上建立
坐标系,标出了与表中前5组
、
数据对应的5个坐标点。请你标出余下的4个坐标点,并绘出
图线。
(iii)由
图线知,硅光电池无光照下加反向电压时,
与
成(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