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起摸高是学生经常进行的一项活动.某同学身高1.8 m,质量65 kg,站立时举手达到2.2 m高.他用力蹬地,经0.45 s竖直离地起跳,设他蹬地的力大小恒为 1 060 N,则他起跳可摸到的高度为 .
现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小车、计时器一个、米尺。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① 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1从静止开始下滑至斜面底端A2,记下所用的时间
② 用米尺测量A1与A2之间的距离s,则小车的加速度____________。
③ 用米尺A1相对于A2的高h。设小车所受重力为mg,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________。
④ 改变_________________,重复上述测量。
⑤ 以h为横坐标,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用作图。如能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以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
在探究如何消除上述实验中摩擦阻力影响的过程中,某同学设计的方案是:
① 调节斜面倾角,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测量此时A1点相对于斜面底端A2的高度ho。
② 进行(1)中的各项操作。
③ 计算与作图时用(h-ho)代替h。
对此方案有以下几种评论意见:
A.方案正确可行
B.方案的理论依据正确,但利用所给的器材无法确定小车在斜面上是否做匀速运动。
C.方案的理论依据有问题,小车所受摩擦力与斜面倾角有关。
其中合理的意见是________。
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Hz在线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是图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16.6mm
=126.5mm
=624.5mm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相信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S
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取2位有效数字)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用
、
、
、
和f表示)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另一端系着绳套B、C(用来连接弹簧测力计)。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在实验中,如果只将细绳换成橡皮条,其他步骤没有改变,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改变?答:。(选填“变”或“不变”)
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 B.等效替代法 | C.控制变量法 | D.建立物理模型法 |
如图所示的电路可用于测量电源的内阻r,电源的电动势未知。图中A 是电流表,其内阻并不很小,V为电压表,其内阻亦不很大,R是一限流电阻,阻值未知,电键S1、S2、S3都处于断开状态。
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步骤,用适当的符号表示该步骤中应测量的物理量:闭合S1,S3打向1,测得电压表的读数U0,电流表的读数为I0,电压表的内阻RV=;
闭合S1,S3打向2,测得电压表的读数U1;
。
用所测得的物理量表示电池内阻的表示式为r=。
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实验中。为了能明显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请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中,用实线连接成相应的实物电路图。
将原线圈插入副线圈中,闭合电键,副线圈中感应电流与原线圈中电流的绕行方向相同的实验操作是()
A.插入软铁棒 | B.拔出副线圈 |
C.使变阻器阻值变大 | D.断开电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