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安定皇甫规妻者,不知何氏女也。规初丧室家,后更娶之。妻善属文,能草书。时为规答书记,众人怪其工。及规卒时,妻年犹盛,而容色美。后董卓为相国,承其名,娉以軿辎百乘,马二十匹,奴婢钱帛充路。妻乃轻服诣卓门,跪自陈请,辞甚酸怆。卓使傅奴侍者悉拔刀围之,而谓曰:“孤之成教,欲令四海风靡,何有不行于一妇人乎?”妻知不免,乃立骂卓曰:“君羌胡之种,毒害天下犹未足邪!妾之先人,清德奕世。皇甫氏文武上才,为汉忠臣,君亲非期趣使走吏乎?敢欲行非礼于尔君夫人邪!”卓乃引车庭中,以其头悬轭,鞭扑交下。妻谓持杖者曰:“何不重乎?速尽为惠。”遂死车下。后人图画,号曰“礼宗”云。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董卓为相国,承其名 承:闻听 |
B.跪自陈请,辞甚酸怆 辞:容貌 |
C.卓使傅奴侍者悉拔刀围之 悉:全、都 |
D.敢欲行非礼于尔君夫人邪 尔:你的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妻年犹盛,而容色美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
|
B.徐公何能及君也![]() |
C.妻乃轻服诣卓门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 |
D.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皇甫规的妻子宁死不污名节的是( )
①跪自陈请,辞甚酸怆
②妻不知免,乃立骂卓
③何不重乎?速尽为惠
④妻年犹盛,而容色美
⑤众人怪其工
⑥遂死车下
A.①②⑤ | B.②③⑥ | C.①③④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皇甫规的妻子擅长作文与书法
B. 皇甫规去世时,其妻子还年轻,且容貌美丽,董卓以大量钱帛、车马、奴婢为聘礼,欲娶其为妻。
C. 面对残暴无道的董卓,皇甫规的妻子宁死不污名节,义正辞严大骂董卓,结果被董卓残暴杀害。
A.皇甫规的妻子宁死不屈,骂贼就戮,为后世妇女树立了榜样,后人悬挂其图画,称她“礼宗”。
分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之成教,欲令四海风靡,何人不行于一妇人乎?
译文:
(2)妻谓持杖者曰:“何不重乎?速尽为惠。”遂死车中。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德基传
[明]宋濂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扁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藉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齋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鄄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成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 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遂謝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廉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如廉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易:改变 |
B.获六七人下狱获:拘捕 |
C.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若:你们 |
D.德基至京师,遂謝事归谢:辞职 |
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表现吴德基“爱民”的一组是
①德基自如②擢知莱之潍州事
③德基独戒民勿偿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⑤潍民肤无笞瘢⑥民有诉,召使前与语
A.①②⑤ | B.①③⑥ | C.②④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县令周以中征调乡民不成,反遭乡民斥骂,便施以刑罚,并罪及无辜,吴德基劝他不要滥用国法泄愤。 |
B.在吴德基看来,百姓未隐瞒官驴的繁殖数量,而莱守强令百姓偿驴,不合情理,违背了为吏之道。 |
C.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正在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
D.作者与吴德基关系亲密,辞去官职的时间相近,作者所言“慎毋出户”等,提现了对朋友的关爱。 |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
(2)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
把下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课内古文字词解释。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乃引其匕首提秦王4.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5.范增数目项王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7.愿大王少假借之8.常以身翼蔽沛公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①,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论语·阳货》)
孟子曰:“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孟子·公孙丑下》)
【注】廉:棱角。这里形容人的品行方正有威严。这两个选段是围绕哪一个话题展开分析的?
孔子和孟子两人分别强调了什么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①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②。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③以兵解,文少保④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⑤以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八弟⑥已亡,其夫人自裁而死。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彰者。
呜呼!忠烈尝恨可程在此,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梅花如雪,芳香不染。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谅在从祀之烈,当另为别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辈也。
(选自全祖望《梅花岭记》)
【注】①江都,指扬州。②白下,指南京。③颜太师,唐德宗时太子太师颜真卿,被叛军所杀。④文少保,南宋宰相文天祥。⑤可程,史可法的二弟史可程变节投敌。⑥史可法的八弟史可刚为国捐躯。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督相史忠烈公督相:以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身份督师 |
B.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有旧:有老交情 |
C. 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审知:确实知道 |
D.出疏纠之纠:捉拿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史可法“忠义和刚烈”的一组是()
①吾誓与城为殉;②城陷,忠烈拔刀自裁;③忠烈大骂而死;④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⑤梅花如雪,芳香不染;⑥忠烈尝恨可程在此,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
A.①②④⑤ | B.③④⑤⑥ | C.①②③⑤ | D.①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顺治二年,扬州城被清兵围攻,史可法知道情势不可挽回,为不辱督相之使命,他决心与扬州城共存亡。 |
B.史可法殉难后,人们纷纷传说他没有死,抗敌义军都假托忠烈的名义起事,有人甚至以他来讽刺投敌的洪承畴。 |
C.作者认为忠义是圣贤立身的准则,不必拘泥于出世入世之说,那些神仙怪诞的说法,像画蛇添足一样,是多余的。 |
D.史可法的家人都表现得守志保节。八弟阵亡,他的夫人为夫守节自杀而死。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
(2)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