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曹子建《与杨德祖书》云:“世人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应时改定昔丁敬礼常作小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敬礼谓仆:‘卿何所疑难,文之佳丽,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叹此言,以为美谈。”子建之论善矣。任昉为王俭主簿,俭出自作文,令昉点正,昉因定数字,俭叹曰:“后世谁知子定吾文?”正用此语。
今世俗相承,所作文或为人诋河,虽未形于辞色,及退而怫然者,皆是也。欧阳公作《尹师鲁铭》文,不深辩其获罪之冤,但称其为文章简而有法。或以为不尽,公怒,至诒书他人,深数责之曰:“简而有法,惟《春秋》可当之,修于师鲁之文不薄矣。又述其学曰‘通知古今’,此语若必求可当者,惟孔、孟也。而世之无识者乃云云。此文所以慰吾亡友尔,岂恤小子辈哉!”王荆公为钱公辅铭母夫人蒋氏墓,不称公辅甲科,但云:“子官于朝,丰显矣,里巷之士以为太君荣。”后云:“孙七人皆幼。”不书其名。公辅意不满,以书言之,公复书曰:“比蒙以铭文见,辄为之而不辞。不图乃犹未副所欲,欲有所增损。鄙文自有意义,不可改也。宜以见还,而求能如足下意者为之。如得甲科为通判,何足以为大夫人之荣?一甲科通判,苟粗知为辞赋,虽市井小人,皆可以得之,何足道哉?故铭以谓闾巷之士,以为大夫人荣,明天下有识者不以置荣辱也。至于诸孙,亦不足列,孰有五子而无七孙者乎?”二公不喜人之议其文亦如此。                                                     (洪迈《容斋续笔》续笔卷十三)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常叹此达言,以为美谈。达:通达事理的
B.不深辩其获罪之冤辩:分辩,辩白
C.王荆公为钱公辅铭母夫人蒋氏墓铭:铭文
D.比蒙以铭文见属属:嘱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但称其为文章简而有法此语若必求其可当者
B.虽未形之于辞色子建之论善矣
C.简而有法而世之无识者乃云云
D.鄙文自有意义,不可改也及退而怫然者,皆是也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二公不喜人之议其文”的一组是(     )
①卿何所疑难,文之佳丽,吾自得之         ②虽未形之于辞色,及退而怫然者,皆是也
③或以为不尽,公怒,至诒书他人           ④此文所以慰吾亡友尔,岂恤小子辈哉
⑤公辅意不满,以书言之                   ⑥宜以见还,而求能如足下意者为之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子建赞同杨德祖的观点,认为世人作文都难免有缺点;他对丁敬礼诚心邀请自己位其文章润饰的做法大为肯定。
B.作者在文中抨击宋朝文坛的不良习俗,指出某些人常常不能正确对待批评意见,即使表面隐忍不发,回家后还是怒气冲天。
C.有人对欧阳修的《尹师鲁铭》提出看法,认为他写得不够全面。欧阳修非常生气,认为自己“简而有法”“通知古今”的评价已经很高了。
D.钱公辅认为王安石写的墓志铭中没提及自己“甲科”之事,对他母亲的七个孙子也不书其名,希望他能作适当补充,而王安石不以为然。

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第一个自然段的句子断句。(3分)
世人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应时改定昔丁敬礼常作小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俭出自作文,令昉点正,昉因定数字。(3分)
②明天下有识者不以置荣辱也。(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①,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于前,大败智伯之众,尽灭智氏之族。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②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智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也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
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 周纪一》)
【注释】
①二子:即韩康子、魏桓子。此二人与赵襄子、智伯都是春秋末年掌握晋国命运的“六卿”之一,此时已剩他们四卿,他们争斗兼并的结果,就是“三家分晋”后的韩、赵、魏三国。②资:凭借,辅助。
对下列四句中加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潜:秘密。 B.小人智足而遂其奸。遂:实现。
C.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通:全部, D.夫德者人之所严。严:严格要求。

下列各组加粗字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韩、魏翼而攻之是虎而翼者也②唇亡而齿寒才智兼亡
③才胜德也    力不能胜 ④岂特智伯哉特与婴儿戏耳
⑤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⑥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周人之急。
⑦此其所以失人也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⑧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尽善尽美

A.②⑤⑦ B.①③⑧ C.④⑥⑦ D.③⑤⑧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之期日而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八点内容,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评析“小人”有关的一组是
①才胜德②失人③聪察强毅④挟才以为恶
⑤智不能周⑥决其暴⑦国之乱臣⑧家之败子

A.①③ B.⑤⑥ C.④⑦ D.②⑧

对全文内容理解不合原意的一项是

A.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可见,司马光指的“小人”是智伯。
B.司马光对人才做了界定: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智兼亡谓之愚人,才胜德谓之小人。
C.司马光精辟地揭示了德才的辩证关系:才能,是德行的辅助;德行,是才能的统帅。
D.司马光的用人观可以归结为:任人唯贤。即:先用圣人;次用君子;再次用愚人;最后用小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幕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①,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②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幕府。”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注释】
①南绝幕: 绝,横渡;幕,通“漠”,沙漠。②糒醪: 糒(bèi),干饭;醪(láo),酒浆。
文中加粗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东道少回远少:“多”的反义词 B.乃自以精兵走之走:追逐
C.乃我自失道乃:是 D.无老壮皆为垂涕无:无论、不论

加横线句标断无误的一句是

A.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居,乃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
B.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C.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D.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急诣部,如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南绝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文段所提供的材料,对照中学生应具备的文史知识,试判断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A.汉武帝认为李广是孤星照命,打仗不宜做正路先锋,否则很难擒获单于;而大将军私下又想报恩于公孙敖,欲使敖与自己俱当单于,可以侥幸得功复侯,当然就要徙前将军广并于右将军的军中。
B.李广为汉王朝和匈奴拼战一生,六十余岁尚不封侯,加之领兵主帅对自己又不信任,派长史催促自己对簿公堂,既郁郁不得志,又不堪受污辱,结果就在大将军的幕府中愤然自杀了——可见,李广是大将军卫青设下圈套逼死的。
C.大将军卫青是汉武帝卫后的同母弟,既是皇亲国戚,又是攻打匈奴的主帅。卫青、霍去病、李广同是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
D.李广就是唐诗中所赞颂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军”,此人虽是抗击匈奴的名将,但出生入死一辈子不得以军功封侯,所以备受后人的同情和敬仰。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朱买臣,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①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汝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
后数岁,买臣随上计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会邑子③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辞》,帝甚悦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后,买臣坐事免。久之,召待诏。……上拜买臣会稽太守。
初,买臣免,待诏,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值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皆醉,大呼曰:“妄诞耳!”守邸曰:“试来视之。”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谒。
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④,县吏并送迎,车百余乘。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居岁余,买臣受诏将兵,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俱击破东越,有功,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数年,坐法免官,复为丞相长史。张汤为御史大夫。始买臣与严助俱侍中,贵用事,汤尚为小吏,趋走买臣等前。后,汤以廷尉治淮南狱,排陷严助,买臣怨汤。及买臣为长史,汤数行丞相事,知买臣素贵,故陵折之。买臣深怨,常欲死之。后遂告汤阴事,汤自杀,上亦诛买臣。
(节选自《汉书•卷六十四》)
【注释】
①艾:通“刈(yì)”,割取,收获。②上计: 汉代规定,年底时地方官须派人到京都呈报有关辖地人口、钱粮等事项的簿籍,此称为“上计”。③邑子: 同乡。④除道: 清理道路。
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买臣愈益疾歌疾:形容歌声悲凉 B.将重车至长安将:勉强、将就
C.坐中惊骇,白守丞白:抢白、嗔怨 D.后买臣坐事免坐:触犯法律

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诣阙上书,书久不报诣阙:到皇宫门前
B.上计吏卒更乞丐之乞丐:乞求讨要
C.会邑子严助贵幸贵幸:因得皇帝赏识而富贵
D.居一月妻自经死自经:上吊自杀。

理解下列各句的意思,其中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一项是

A.我年五十当贵,今已四十余矣。汝苦日久,待我富贵,报汝功。
B.后,汤以廷尉治淮南狱,排陷严助,买臣怨汤。
C.(朱买臣)有功,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D.数年,坐法免官,复为丞相长史。

括号中的文字表明下列各句所省略的成分,不正确的—项是

A.买臣不能留(她),即听(她)去。
B.入吴界,(买臣)见其故妻、妻夫治道。
C.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官员们)共食。
D.(买臣幸得)召见,(为皇帝)说《春秋》,言《楚辞》。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知买臣素贵,故陵折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待我富贵,报汝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后遂告汤阴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评议,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朱买臣“担束薪,行且诵书”,精神可嘉;但以求仕途为本,不足为训。
B.《红数梦》有诗云:“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朱买臣亦属此类得志者。
C.朱买臣知恩图报,人当颂之;过分汁较个人恩怨,则有失名士落拓之风。
D.朱买臣的命运具有戏剧性与不可逆性,这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司空见惯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汲黯直言进谏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庞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净,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旨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召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这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己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史记·汲郑列传》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比延烧比:并排,挨着
B.伏矫制之罪矫:纠正
C.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发:打开
D.以数切谏切:急切,切迫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黯以父任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①以数切谏
②群臣或数黯
C.①公卿皆为黯惧
②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
D.①宁令从谀承意

②宁死不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
B.弘大体,不拘文法
C.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
D.天子方召文学儒者

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2)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失,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候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对文段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妻不下纴:指妻子不从织机上下来迎接。
B.式于廊庙之内:式,用;廊庙,指朝廷。
C.未战一士:没有让一个士兵去打仗。
D.使赵大重:使赵国的国力强大起来。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形容枯稿 B.简练以为揣摩
C.山东之国 D.嫂蛇行匍匐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引锥自刺其股 B.抵掌而谈,赵王大说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君将哀而生之乎
C.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 D.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耗尽资用,游说秦王没有成功,狼狈还家,受到家人蔑视
B.苏秦不怕失败,发奋读书,刻若钻研,充满自信,终于成功。
C.苏秦游说赵王,受到重用,一时间合纵策略遍行于天下诸各侯国。
D.苏秦衣锦还乡,家人大事欢迎,他嫂子前倨后恭最让人觉得好笑。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2)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