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李白有一首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今有人说“床前”不好,应该改成“窗前”。其实,李白所说的床,不是人睡觉用的寝具,而是水井边上的一圈栏杆。词典上注释:床,井上围栏,“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人们的认识不可能统一
C.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的思维的复杂性
D.人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反腐败要坚持“老虎”“ 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这启示我们要
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在矛盾的普遍性指导下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③学会抓主流,把握事物的本质
④抓住主要矛盾,同时兼顾次要矛盾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美国的金门大桥是“4+4”八车道模式,由于上下班车流在不同时段出现两个半边分布不均的现象,桥上经常发生堵车问题。一个年轻人建议把原来“4+4”车道模式按照上下班的车流不同,改为“6+2”或“2+6”模式。整个桥面的车道仍是八车道,但堵车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故事告诉我们()
①坚持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中国有句古话,叫同行是冤家。从哲学角度理解,为什么只有同行容易成为冤家呢?因为只有作为同行,业务、市场基本相同,但却有各自的具体利益,竞争、冲突在所难免。这说明

A.事物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D.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过去,人们认为杂草会抢夺果树营养,把草拔个精光。这样一来,病虫害增多,农药使用量也随之加大,最后形成恶性循环。现在,一些果园在果树周边保留杂草、灌木,虽然会有害虫,但益虫、小鸟也来了,有了生物多样性,病虫害明显减少,农药就可以少用或不用,水果的口味也变得异常鲜美。这表明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具有目的性
④人们只有尊重和服从规律,才能正确利用和改变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积累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我们必须有所作为!”。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①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②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变化发展实质是量变
③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④在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