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通过吸收太阳辐射而获得热量,同时通过地面辐射的方式而散失热量。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与地面向外辐射之差额,称为地面辐射差额。读图1三个地区地面辐射差额的年变化图,回答 题。.关于①②③三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三条曲线所代表的地区均位于南半球 |
B.曲线③所代表的地区地面辐射能的收入始终小于支出 |
C.三条曲线中所代表的地区纬度最低的是曲线② |
D.三条曲线中所代表的地区纬度最高的是曲线① |
.一日内地面辐射差额由正值变为负值的时间一般在每天的( )
A.日出前后 | B.正午 |
C.日落前后 | D.午夜 |
读“西安市人口地域圈层结构图”及表格资料,回答问题。
西安市各圈层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的净变表(1982~2000年)
圈层 |
净增减人口比例(%) |
净增减人口密度(人/km2) |
||
1982~1990年 |
1990~2000年 |
1982~1990年 |
1990~2000年 |
|
市中心区 |
-13.09 |
-12.06 |
-3100 |
-2776 |
内圈 |
25.97 |
30.66 |
2333 |
3754 |
中圈 |
20.29 |
52.76 |
392 |
1334 |
外圈 |
1.58 |
2.76 |
12 |
23 |
西安市人口分布变化的特点是
①市中心区人口减少
②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加大
③外圈人口低速增长
④内圈和中圈人口密度增长缓慢
⑤外圈人口密度快速增加
⑥内圈和中圈人口快速增长
A.①②⑤ | B.②④⑥ | C.①③⑥ | D.③④⑤ |
根据人口分布变化的特点,目前形成西安市主要住宅区的是
A.市中心区和外圈 | B.市中心区和内圈 |
C.中圈和外圈 | D.内圈和中圈 |
图是市内地租立体分布示意,①②③④四图例所代表的主要功能区排列正确的是
A.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工业区、外围商业区 |
B.外围商业区、工业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 |
C.中心商务区、外围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
D.外围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中心商务区 |
读某城市某功能区内的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回答问题。根据客流量的时段统计,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A.高级住宅区 | B.中心商务区 |
C.电子工业区 | D.公园游览区 |
关于该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
A.工厂企业集中 | B.文化教育发达 |
C.环境污染严重 | D.地租昂贵 |
表为2000年中国人口迁移流向统计表,读表回答问题。
迁入地 迁出地 |
东部(%) |
中部(%) |
西部(%) |
合计(%) |
东部 |
14.46 |
3.69 |
3.09 |
21.24 |
中部 |
34.36 |
3.30 |
3.53 |
41.19 |
西部 |
27.60 |
2.62 |
7.35 |
37.57 |
合计 |
76.42 |
9.61 |
13.97 |
100.00 |
2000年中国人口迁移流向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A.东部是人口的最大迁出区人多地少
B.中部是人口的最大迁入区矿产资源的开发
C.人口迁移量最大的方向是由中部迁往东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口迁移量最大的方向是由西部迁往东部自然条件的差异
根据我国2005年人口构成表,相关专家认为中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期”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据此回答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
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低 |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
D.城市化速度快 |
不符合我国的人口结构特点的是
A.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
B.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 |
C.从人口性别结构看,男女比重失衡,存在一定社会隐患 |
D.城乡人口比重基本持平,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