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左传·曹刿论战》写道:夫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体现了(  )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实践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
D.精神状态对人类实践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新型思维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一措施的实施 ①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②有利于增强银行的放贷能力③能冻结货币并减少货币的流通量④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1年,我国某出口型企业生产一件M商品的人民币价格是650元。2012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汇率为l美元=6.4元人民币。不考虑其他因素,2012年M商品的出口单价按美元和人民币计价,分别是

A.433.3 101.6 B.325 50.8
C.67.7 433.3 D.67.7 101.6

很多人开始尝试“新三年旧三年,换来换去又三年”的新节俭模式,将自己家中的闲置物品公布在网络上,通过相互沟通和确认,进行交换——他们就是“换客”。网上交换物品存在着普遍的乐趣和功用,正吸引着大批换客族乐此不疲。在网络上交换闲置物品

A.提高了市民的生活消费水平 B.没有改变商品交换的本质
C.使货币基本职能发生了变化 D.离不开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甲同学说,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我们必须全盘继承传统文化。乙同学说,传统文化是包袱,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应该全都摈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乙同学说得对,新时代要有新内容
B.甲同学说得对,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C.甲乙同学说得都对,我们无法去评判
D.甲乙同学的观点都不对,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传统无处不在,我们都生活在传统之中。今日中国的发展,就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回答下题。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具有______等特点。
①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②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③不仅存在于历史,而且存在于现实之中
④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钳制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
①中华民族有共同的传统习俗②海峡两岸同根同种,血脉相通③海峡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同④海峡两岸社会制度相同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易传》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业。”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

A.即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
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
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