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科技的进步把人类的种种幻想变成现实,上古时代异想天开的“造人”神话,将在当代科学家手中实现,以人造肌肉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类人机器人”正款款向我们走来。
科学家发现,非金属材料能在电流的作用下运动,于是产生了制造人造肌肉的构想。研究表明,通过电流刺激,高分子材料能自动伸缩和弯曲,从而可用来制造人造肌肉。这种人造肌肉用黏合性塑料制成,是把管状导电塑料集束成肌肉一样的复合体。在管内注入特殊液体,导电性高分子在溶液中释放出离子,这种复合体在电流的刺激下完成伸缩动作,通过控制电流强弱调整离子的数量,可以有效地改变它的伸缩性。相反,通过改变复合体的形状也可以产生电。
人造肌肉具备人体肌肉的功能。在人造肌肉中,一根直径为0.25毫米的管状导电塑料可承重20克,相同的体积,人造肌肉比人体肌肉的力量强10倍。传统引擎驱动的机器人,除了关节之外,四肢没有任何可以活动的关联处,能量上自然是捉襟见肘。如果有了人造肌肉,机器人四肢就会更加发达,能将分子能量的70%转化为物理能量,其功率远远大于传统引擎机器人。近年来,一种名为Birod的生物机器人已问世,它可以负载超过自身许多倍的重量。科学家正在研制用于未来士兵装备的人造肌肉。这种人造肌肉一旦装入手套、制服和军靴,士兵就会有超人的力量,举重物、跳高墙均不在话下。
利用人造肌肉可以发电的原理,科学家正在开发一种“脚后跟”发电机,即把人造肌肉安装在军靴的鞋跟上,通过步行、跑步等运动就能发电。未来,凡是需要小型电动引擎的制造业,人造肌肉都有用武之地。
人造肌肉灵活柔软,还可以用来制造医用导管和在救灾中大显身手的蛇形机器人。目前已经有了利用人造肌肉制成的机器鱼,它在水中游动的姿态与真鱼没什么差别,“耐力”可保持半年时间。机器鱼既没有马达、机轴、齿轮等机械装置,也没有电池,完全是靠伸缩自如的高分子材料自行驱动。
下列对“人造肌肉”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造肌肉可使高分子材料自动伸缩和弯曲。
B.人造肌肉的伸缩程度在电流发生变化时可以发生变化。
C.人造肌肉的巨大能量来源于其伸缩动作所产生的能量。
D.人造肌肉比人体肌肉力量更强,从而具有比人体肌肉更好的性能。

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造肌肉的特征是可自动伸缩和弯曲,在自动伸缩和弯曲时产生电。
B.装有人造肌肉的机器人能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是因为人造肌肉具有灵活性。
C.装有人造肌肉的机器人四肢更发达,其功率比传统引擎驱动的机器人的功率大。
D.人造肌肉使类人机器人在军事和民用方面代替传统机器人完成了任务。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

A.高分子材料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的离子数量与人造肌肉的伸缩程度有关。
B.采用了人造肌肉的机器人能将分子能量转化为物理能量,能自行驱动和负重。
C.未来装有人造肌肉的军靴既可使士兵具有强大的力量,又可充当小型发电机。
D.用人造肌肉制成的机器鱼,可以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条件下持续不断地游动。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青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青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
我笑他太古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工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刀。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稣稣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至于“哪叱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涌跃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腑六脏之浊气。
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复杂的部位,上下左右无敌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需眼角余光的照看。
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笑花子那流浪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焗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大概是白天睡多了,他晚上反而睡不着,常常带着笑花子去邻居家看看电视,或者去老朋友那里串门坐人家。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白居易的“此恨绵绵无绝期”,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诗作。
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虽然不识几个字,三明爹也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有一段,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让何爹算着算着日子,不免起了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呵。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
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
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段中说“好些年轻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现在的年轻人不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而是一味追求时髦、崇洋媚外的不满。
B.“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等语言反映出何爹思想意识中也有着落后、守旧的一面,使这个有着精湛技艺的剃头匠形象更加鲜活和丰满。
C.文章中间部分极力描写何爹的青龙偃月刀和他神乎其技的青龙偃月刀法。作者用了刮、弹、铲、削、剔等一系列的动词,表现了何爹剃头技艺的精湛,一把剃刀用得跟关羽耍大刀一样出神入化。
D.在小说最后一部分里,作者通过描写病笃的三明爹在何爹给他剃头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进一步从侧面表现出何爹剃头技艺的高超。

E.文章以自然朴实的语言,真诚地礼赞了传统文化中值得发扬的优秀面,并且表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处的尴尬地位及日后走向的深切忧虑。
小说以“青龙偃月刀”命名,这有什么含义?
小说以何爹给临死的三明爹剃最后一次头结尾,这有何用意?试结合具体内容作出分析。
现代化的浪潮逐渐抽空了乡村,使带着人们昔日很多美好感情的乡村越来越破败,也带给人们很多的惋惜。小说中的何爹剃头技艺高超,有一套剃头的绝活,但生意却越来越冷清,这缘于他的“不愿趋时”和对传统的固守。你如何看待他的“固守”?请具体说明理由。(6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西洋画的素描与中国画的白描及水墨法,摆脱了彩色的纷华灿烂,轻装简从,直接把握物的轮廓、物的动态、物的灵魂。画家的眼、手、心与造物面对面肉搏。物象在此启示它的真形,画家在此流露他的手法与个性。抽象线纹,不存于物,不存于心,却能以它的匀整、流动、回环、曲折,表达万物的体积、形态和生命;更能凭借它的节奏、速度、刚柔、明暗,有如弦上的音、舞中的态,写出心情的灵境而探入物体的诗魂。
所以中国画自始至终以线为主。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上说:“无线者非画也。”这句话何其爽直和肯定!西洋画的素描则自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伦勃朗以来,不但是作为油画的基础工作,画家与物象第一次会晤交接的产儿,且以其表示画家“心灵艺术的探险史”的光荣与胜利,使我们直接窥见艺人心物交融的灵感刹那,惊天动地的非常际会。其历史的价值与心理的趣味有时超过完成的油画。
然而中西线画之关照物象与表现物象的方式、技法,有着历史上传统的差别:西画的线条是显露着凹凸,体现轮廓以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中国画则以飘洒流畅的线纹,笔畅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的骨骼、气势与动向。顾恺之是中国线画的祖师,唐代吴道子是中国线画的创造天才与集大成者,他的画法有所谓“吴带当风”,可以想见其线纹的动荡、自由、超象而取势。其笔法不暇作形体实象的描摹,而以表现动力气韵为主。然而北齐时曹国画家曹仲达以西域作风画人物,号称“曹衣出水”,可以想见其衣纹垂直贴附肉体显露凹凸,有如希腊出浴女像。此为中国线画受外域影响者。后来宋元花鸟画以纯净优美的曲线,写花鸟的体态轮廓,高贵圆满,表示最深意味的立体感。以线示体,于此已见高峰。
但唐代王维以后,水墨渲淡一派兴起,以墨气表达骨气,以墨彩暗示色彩。虽同样以抽象笔墨追寻造化,在西洋亦属于素描之一种,然重墨轻笔之没骨画法,亦系间接接受印度传来晕染法之影响。故中国线描、水墨两大画系虽渊源不同,而其精神在以抽象的笔墨超象立形,依形造境,因境传神,达于心物交融、形神互映的境界,则为一致。西画里所谓素描,在中国画正是本色。
素描的价值在直接取相,眼、手、心相应,而其精神则又在以富于暗示力的线纹或墨彩体现具体的形神。故一切造形艺术的复兴,当以素描为起点;素描是返于“自然”,返于“自心”,返于“直接”,返于 “真”,更足返于纯净无欺。法国大画家安格尔说:“素描者艺之贞也。”
中国的素描——线描与水墨——本为唐宋绘画的伟大创造,光彩灿烂,照耀百世,然宋元以后逐渐流为僵化的定型。绘艺衰落,自不待言。
(摘自宗白华《论素描》,有删改)
下列关于“素描和白描及水墨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素描、白描及水墨法,是直接把握物的轮廓、物的动态和物的灵魂,轻装简从,不去关注纷华灿烂的色彩。
B.素描、白描及水墨法,是画家眼、手、心与造物面对面肉搏,让物象直接启示其真形,画家流露其手法与个性。
C.素描、白描及水墨法,所使用的抽象线纹,既能表达万物的体积、形态和生命,更能写出画家心情的灵境。
D.素描、白描及水墨法,都是画家心灵和物象交融的产物,是油画的基础,且价值和趣味有时超过完成的油画。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线画以飘逸流畅的线纹,笔畅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的骨骼、气势与动向,其祖师即东晋大画家顾恺之。
B.有“曹衣出水”美誉的北齐画家曹仲达,其线画人物衣纹垂直贴附肉体显露凹凸,他是最初受到外域画风影响的画家。
C.唐代吴道子的笔法不暇作形体实象的描摹,而以表现动力气韵为主,线纹动荡、自由、超象而取势,素称“吴带当风”。
D.以线示体,到宋元时已达到高峰,其时的花鸟画曲线纯净优美,花鸟体态轮廓高贵圆满,有意味很深的立体感。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唐代水墨渲淡画派重墨轻笔之没骨画法,间接接受了印度晕染法的影响,因其以抽象笔墨追寻造化,在西洋也属于素描之一种。
B.中国线描、水墨两大画系虽渊源不同,但与西洋画素描却有历史性差别:前者追求形神互映的境界,后者注重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
C.一切造型艺术之复兴,当以素描为起点,这源于素描之价值,及其以富于暗示力的线纹或墨彩体现具体形神之精神。
D.中国的线描与水墨是唐宋绘画的伟大创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但宋元以来,因受印度晕染法及西方素描之影响,终至衰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当网领衔B2C网购主战场
10年前,坐拥上千万美金风投的旌旗网、书生之家、8848等数百家B2C网站,如今早已风流云散,或成为先烈,或被外资并购,而同样是10年前起步的当当网,则不仅熬过了互联网的冬天,成为唯一一家硕果仅存并实现规模盈利的B2C网站,而且已经在方兴未艾的百货网上零售领域处于领跑位置。
如果说太多的B2C先驱之所以成为先烈是源于烧钱太多,当当网之所以能有今日规模,则与创始人李国庆和俞渝永远都留有“过冬的钱”这一谨慎的经营策略有关。尽管略显谨慎和保守,但过去十年间,不论外部环境如何风云变幻,当当网依然保持着每年超过100%的营收增长。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当当网连年100%的增速?李国庆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新顾客的增长。今年来,当当网仅新增顾客就超过了一千万人,每月新增顾客的订单可占到销售额的20%,新顾客增长幅度达到120%。靠新顾客的拉动,当当网图书销售今年来增速达到了120%,而百货销售的增速则达到了180%。CNNIN数据显示,在网络购物渗透率、首选用户市场份额、网站品牌认知度及购物网站忠诚度等指标上,当当网在B2C类购物网站中均遥遥领先于卓越、亚马逊、京都商城、红孩子等B2C网站。
尼尔森日前进行的调研也显示,中国网民对于购物网站的无提示认知和总体提示的认知情况中,当当网分别以54%和93%位列B2C购物网站首位。尼尔森还发现,过去三个月里浏览过当当网的被访者比例达到48%,过去一年里使用过当当网的B2C用户比例达到38%,而经常使用当当网的用户比例也达到26%,上述三项指标均位列B2C市场之首。
市场人士认为,品牌信任感会直接影响用户的品牌忠诚度和购物习惯。用户只会记住最好的一个网站,很难记住第二第三个网站。当当网发展到今天,最有价值的就是做成了一个低价、能够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网购品牌,一个消费者感觉信赖、具足平台粘性的品牌。品牌效应已成为当当网牢牢抓住海量用户并不断吸引新用户的关键所在,也为其急速的规模扩张夯实了基础。
历经十年,B2C网站经营者们逐渐意识到一个朴素的真理:商业发展的逻辑一定是先有好产品、好应用和好的用户体验,再有大流量和多用户,再有好的商业模式和营收。没有好的用户体验,就不会有好的品牌影响力,也就不会有海量用户,消费者就不会买单。用户体验做得好的公司,爆发点可能会靠后,但爆发期会更长,爆发力会更大。
当当网就是一个例子。多年间,当当网一直致力于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在保证正品低价和商品种类多样化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改善用户体验的革命性工具,如Web2.0的个性化推荐、可以媲美百度贴吧和百度搜索榜的当当用户评论和畅销榜、类似于谷歌图书下载的在线读书频道、可随时随地移动购物的手机当当网、自助式退换货服务、订单跟踪查询系统,如此等等。
同样是出于改善用户体验的目的,当当网过去一直在物流网络等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构建上着力甚勤。目前当当网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建成总面积达10万平米的五大物流中心,货到付款快递服务体系可覆盖全国1238个地区、近800个城市,这大大提升了当当网的商品交付能力。统计显示,当当网每日处理订单超过10万单,每日快递包裹达30-40万件。
当当网还从很多细节着眼来改善用户体验。例如,当当的快递公司都会随身带足零钱,以便用户找零之需;再例如,一旦发现某商品价格比传统卖场还高,商品部就会将该商品下架或进行降价。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曹飞认为,正因为发掘和满足了用户零碎的购物需求,将分散的用户需求聚合起来,当当网才得以发掘出一个真正的长尾市场,并由此带动了营收的规模增长。
(B2C,即Business-to-Customer的缩写,中文简称“商对客”,意指直接面对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
综观全文,当当网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述。
商业要发展其决定的因素有很多,为什么文章后半部分只就当当网如何“改善用户体验”进行评说,你认为作者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请说说你的理由。
本文是一篇有关当当网成功经验的新闻调查,其报道内容需要科学、客观、公正,你认为本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龙应台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100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
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别带了85岁的父亲去听。
遥远的10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15年。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卡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
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父亲16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16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对峙中仓皇度日,70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
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只他。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
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啊,四周多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
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仿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正要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当下,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
从《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顶似地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伊底帕斯》能在星空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400年后仍让人感动。
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
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们,从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言“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无法拔出的自责和痛苦。艺术像一块沾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
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
它使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休戚与共的社群。《四郎探母》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白发苍苍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儿女,或者对这段历史原本漠然的外人,在经历过《四郎探母》之后,已经变成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倚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有删节)
这篇文章的标题颇具特色,请试加分析。
在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请结合全文,简析“柔弱”和“强韧”的含义。
请结合全文,谈谈“文化为什么重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最先与最后
鲁迅
《韩非子》说赛马的妙法,在于“不为最先,不耻最后”。这虽是从我们这样外行的人看起来,也觉得很有理。因为假若一开首便拚命奔驰,则马力易竭。但那第一句是只适用于赛马的,不幸中国人却奉为人的处世金嫘了。
中国人不但“不为戎首”,“不为祸始”,甚至于“不为福先”。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然而人性岂真能如道家所说的那样恬淡;欲得的却多。既然不敢径取,就只好用阴谋和手段。以此,人们也就日见其卑怯了,既是“不为最先”,自然也不敢“不耻最后”,所以虽是一大堆群众,略见危机,便“纷纷作鸟兽散”了。如果偶有几个不肯退转,因而受害的,公论家便异口同声,称之曰傻子。对于“锲而不舍”的人们也一样。
我有时也偶尔去看看学校的运动会。这种竞争,本来不像两敌国的开战,挟有仇隙的,然而也会因了竞争而骂,或者竟打起来。但这些事又作别论。竞走的时候,大抵是最快的三四个人一到决胜点,其余的便松懈了,有几个还至于失了跑完预定的圈数的勇气,中途挤入看客的群集中;或者佯为跌倒,使红十字队用担架将他抬走。假若偶有虽然落后,却尽跑,尽跑的人,大家就嗤笑他。大概是因为他太不聪明,“不耻最后”的缘故罢。
所以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战具比我们精利的欧美人,战具未必比我们精利的匈奴蒙古满洲人,都如入无人之境。“土崩瓦解”这四个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
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为什么说“不为最先,不耻最后”是赛马妙法?
概括文中提到的学校运动会中的五种不良表现。(每项不超过8个字)
将“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的“胜兆”改为“胜利”,“败兆”改为“失败”,行不行?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