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称《劳动合同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颁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在劳动合同这一章中确立了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而《劳动合同法》则是对《劳动法》中规定的劳动合同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加以细化,同时针对现在存在的问题加以规范,在适用范围、集体合同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不同的意识对物质反作用不同 ②物质决定意识 ③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④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 )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
|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
|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
|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他拒绝给事物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
|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
|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
|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
|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
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在哲学上,这一思想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 B.主观唯心主义 |
| C.朴素唯物主义 |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哲学基本问题是 ()
|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
|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
|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