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吲哚乙酸最早是在人的尿液发现和提取的,下列有关对此问题的叙述,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

A.在人体内有合成生长素的酶系统,所以人粪尿的肥效很高
B.人在食用了大量的植物果实种子和新鲜嫩叶后,生长素便进入人体内,但人体内不存在破坏生长素的酶,生长素也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生长素在人体内“免费旅游”了一圈后便通过肾脏将其排出体外
C.在人体肾脏中将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酶,在肾脏中合成了吲哚乙酸,所以人尿液中有吲哚乙酸
D.题干部分的叙述是错误的,在人的尿液中没有吲哚乙酸,但有吲哚乙酸的类似物,如、萘乙酸等,这些物质是人体内的无生理功能的代谢副产品,但对植物却有强烈的促进生长的作用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

A.语言中枢 B.躯体感觉中枢 C.躯体运动中枢 D.以上都是

右图所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Ⅰ体液 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 Ⅳ组织液
B.Ⅰ突触 Ⅱ突触前膜 Ⅲ突触后膜 Ⅳ突触小泡
C.Ⅰ中枢神经系统 Ⅱ脑 Ⅲ脊髓 Ⅳ大脑
D.Ⅰ特异性免疫 Ⅱ体液免疫 Ⅲ细胞免疫 ⅣB细胞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即达到稳态

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肌肉注射青霉素 D.口服抗菌药物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