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l)A、C分别为世界陆地海拔最低点和最高点,试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其成因。
(2)B、D两地纬度相当,但气候差异明显,请说出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原因。
(3)为研究当地农业发展状况,D处一农村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某村进行了社会调查,获得如下资料:
项目 类别 |
家庭(户) |
人口(人) |
耕地(亩) |
水田面积(亩) |
水稻单产(千克/亩) |
出售稻米(千克) |
机械(台) |
数据 |
26 |
93 |
82 |
56 |
1160 |
6496 |
2 |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该村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该村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为提高农民收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会发生微弱的变动,据此讨论下列问题。
(1)若此角度变大,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会怎样变化?
(2)若此角度变小,则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及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将如何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1)图 1-17中北纬 66°34′处的昼长为小时。
(2)下列四地中,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新加坡(约 1°N) |
B.广州(约 23°N) |
C.悉尼(约 33°S) |
D.北京(约 40°N) |
(3)图示日期所在的季节,亚热带气候区大陆东部的河流处于(洪水期、枯水期);西部的气候特征为?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 1- 13,回答(1)~(3)题。
(1)太阳直射点位于 A 点的这一天,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太阳直射点从 A 点移至 B 点期间,长江径流季节变化正值期,亚平宁半岛南部气候特点为。
(2)太阳直射点位于 B 点的这一天,北极圈与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相差度。太阳直射点从 B 点移至 C 点期间,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向移动。
(3)太阳直射点位于 C 点这一天,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上(多或少几小时)小时。太阳直射点从 C 点移至 D 点期间,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呈方向流动,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是(全称)。
图 1-21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判断: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 。
(2)此时,90°E 的区时是月日时,北京时间是 时。
(3)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
A.45°E、135°W
B.135°E、45°W
C.60°E、120°W
D.0°、180°
(4)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A.90°W 向东至 180°
B.0°向东至 180°
C.90°W 向东至 90°E
D.0°向东至 90°E
(5)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多项选择)
A.黄赤交角略微变小
B.东京白昼时间比悉尼长
C.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
D.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
E.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F.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图 1-20上 XOY 为地轴,MN 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
(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A.∠XOF
B.∠TOF
C.∠FON
D.∠TON
(2)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图上 ST 与 EF 之间为 带。
(3)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上自 MN 向北移动到 EF,再由 EF 向南移动到MN 的过程中,在 S′T′及其以南范围内,有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
(4)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将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多项选择)()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
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E.无大气环流现象
F.自然地理环境无区域差异
(5)假设黄赤交角变为 35°,这时,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纬度)纬线向南、北降低;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相比,范围将扩大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