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翻译句子
(周处)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翻译: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辟。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刘向《晏子治东阿》)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子退而自察也察:考察 | B.寡人将加大诛于子加:施加 |
C.于是明年上计上计:向上级汇报计划 | D.货赂不至赂:贿赂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景公迎而贺之曰人非生而知之者 | B.子之治东阿也不知东方之既白 |
C.饥者过半矣臣闻求木之长者 | D.君乃反迎而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与晏子治理东阿正确做法有关的一组是()
(1)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2)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3)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4)陂池之鱼,以利贫民(5)当此之时,民无饥者(6)并曾赋敛,仓库少内
A.(1)(3) | B.(2)(4) | C.(4)(6) | D.(3)(4)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三年恪尽职守、廉洁自律、—心为民,虽然把东阿治理得好好的,但却遭受到景公的责怪,而且还要大大地责罚他。 |
B.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他“改道易行”,采取广征多敛、少向国家交纳赋税的策略, 百姓饥饿难挨,但景公却迎接祝贺,并且赞扬他有成绩。 |
C.晏子对景公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看法,要求辞职归隐,景公醒悟,封晏子为“东阿王”,晏子最终还是愿意为他效力。 |
D.景公对晏子截然不同的态度,究其深层原因,不难推断出是他偏听偏信、不做实际调查研究所致。 |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2)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鸟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佑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宦恶直,置未甲。
调大名馆陶尉.吕惠卿师鄜延,檄泽与邑令视河埽,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惠卿闻之,曰: “可谓国而忘家者.”适朝廷大开御河,时方隆冬,役夫僵仆于道,中使督之急,泽曰浚河细事,乃上书其帅曰: “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率用其言上闻,从之.惠卿辟为属,辞.
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列荐,充和议使,泽曰: “是行不生还矣.”或问之,泽曰:
“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上不遣,命知磁州。
时太原失守,官之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赢卒十余人。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金人破真定,引兵南取庆源,自李固渡渡河,恐泽兵蹑其后.遣数千骑直扣磁州城,泽擐甲登城,令壮士以神臂弓射走之,开门纵击斩首数百级。所获羊马金帛,悉以赏军士。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袭击,败之。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十九》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恐泽兵蹑其后放轻脚步 | B.诸将乞贷淬推卸(责任) |
C.从赢卒十余人使……跟从 | D.惠卿辟为属通“避”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少需之惠卿闻之 |
B.徒苦民而功未易集食禄而避难 |
C.令壮士以神臂弓射走之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 |
D.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役夫僵仆于道 |
下列各句组,全都表现宗泽“热爱国家、英勇抗金”的一组是
①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②是行不生还矣
③始为固守不移之计④遣数千骑直扣磁州城
⑤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⑥泽挥众直前与战
A.①④⑤ | B.②③⑥ | C.②③④ | D.①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靖康元年,宗泽被推荐担任和议使。他抱定不生还的信念决心不向金人屈节。参与商议的大臣们怕他妨害和议之事,不同意派他前往。 |
B.太原失守,宗泽认为不能食国家俸禄却躲避国难,毅然前往积极备战,战时披甲登城楼亲自指挥作战,大获全胜。 |
C.宗泽审时度势,以寡兵孤将深入敌人军营,置之死地而后生。士卒以一当百,奋勇杀敌大败金兵。 |
D.隆冬时节,朝廷疏浚御河。不久,宗泽不顾长子刚丧,奉檄即行。看到役夫因天寒僵于道,上书其帅要求工程推至初春进行。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转 战 而 东 敌 益 生 兵 至 王 孝忠 战 死 前 后 皆 敌 垒泽下令 曰 今 日进退 等 死 不 可 不 从死中 求 生 士 卒 知 必 死 无 不 一 当 百 斩 首 数千 级金 人大 败退 却数十 余 里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官之两河者率托故不行
答:
②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
答: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杨喜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节)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夜溃围南出 溃:突围 |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属于 |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罪:过错 |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项羽带领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八百余人,到阴陵时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 |
B.为了证明 “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将杀敌, 嗔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
C.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杜慧度,交趾人也。本属京兆。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滕遁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除龙骧将军。遁之在州十余年,与林邑累相攻伐。遁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时遁之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乃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慧度,瑗第五子也。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诏书未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禽循长史孙建之。循虽败,余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充劝赏。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循众舰俱然,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传首京邑。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为政纤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
(节选自《宋书·杜慧度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遂:于是 |
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遏:禁绝 |
C.与林邑累相攻伐累:屡次 |
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旷:空缺 |
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
①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
②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
③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
④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
⑤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
⑥禁断淫祀,崇修学校
A.①②③ | B.①④⑥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瑗处事果决而有计谋。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定骚乱,先是斩杀作乱的九真太守李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林邑。 |
B.杜慧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 |
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有谙熟战略。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财产作为奖赏;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 |
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 |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
⑵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勃传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畴坐勃故左迁交址令。
勃往省,道出钟陵,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酒酣辞别,渡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七。勃属文,不甚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籍,为僚吏共嫉。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藏匿
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事先
及寤,援笔成篇梦中
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以……为耻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勃属文,初不精思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引被覆面卧控蛮荆而引瓯越
一再报,语益奇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倚才陵籍,为僚吏共嫉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宗将王勃赶出沛王府是由于当时诸王斗鸡,他写了篇声讨英王斗鸡的檄文。
B.都督阎公为了表示客气让大家写,大家知道这是虚让,都不肯动笔。只有王勃拿起笔来就写。都督很生气,站起来离开现场,让属下官员盯着王勃,写一句就给他传一句听,结果发现王勃越写越精彩,都督忍不住夸王勃是天才,这篇文章,就是现在传诵的《滕王阁序》。
C.从文中可以看出,王勃在虢州做参军时,当时的同僚都嫉恨他,是因为他倚仗有才而欺凌别人。
D.文章说:“勃属文,不甚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意思是王勃写诗著文时必先酣饮,诗文顷刻而就,一个字都不修改,但是构思不够精巧,可见褒中有贬。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父福畴坐勃故左迁交址令。
②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