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吾彦,字士则,吴郡吴人也。出身寒微,有文武才干。身长八尺,手格猛兽,膂力绝群。初为小将,给吴大司马陆抗。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稍迁建平大守。时王濬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大守。
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及彦为顺阳内史,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从畏惧。畅不能诬,乃更荐之,冀其去职。迁员外散骑常侍。帝尝问彦:“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彦对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会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之,云曰:“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机乃止。因此每毁之。长沙孝廉尹虞谓机等曰c“自古由贱而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于是机等意始解。
初,陶璜之死也,九真戍兵作乱,连其太守,彦悉讨平之。在镇二十余年,恩威宣著,南州宁靖。
(选自《晋书.吾彦传》)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大众攻之不能克 克:攻下,战胜 B.给吴大司马陆抗 给:供事,服役
C.清身率下,威邢严肃 率:带领 D.重饷陆机兄弟 饷:馈赠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 造船于蜀,彦觉之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得复见将军于此
C.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 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
D.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吾彦有文武才干的一组是
①(王濬)造船于蜀,彦觉之 ②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
③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 ④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⑤重饷陆机兄弟 ⑥恩威宣著,南州宁靖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⑥

下面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吾彦出身寒微,陆抗为了提拔他,便秘密地指示他在众将面前表现自己的勇敢。
B.晋兵伐吴,沿江诸城或克或降,唯吾彦坚守,晋兵攻之不克,退舍礼之,吾彦乃降。
C.吾彦为顺阳内史,清身串.下,威刑严肃,顺阳王畏惧,诬之以罪,冀其去职。
D.陆机、陆云是陆抗的儿子,因为吾彦回答皇帝问话时说“道德名望,抗不及喜”,他们便认为吾彦忘恩负义,毁之不已。

把文盲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3分)
译文:
(2)畅不能诬,乃更荐之,冀其去职。迁员外散骑常侍。(3分)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
游龙鸣山记
【明】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蠲,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宵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日"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④心平气易:心情和悦。

1.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穷极杳:深远 B. 修篁 霄干:冲
C. 坐后堂延:延请 D. 苍莽中履:鞋子
2.

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

①春霁既久,风日暄丽②峭壁对立,状苫华表
③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④其北有"甘露室"
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⑥蒸焉如夏,凄焉如秋,粟焉如冬

A. 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3.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B. 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C. 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呜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
D. 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4.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贺钦,字克恭,世家定海,父孟员,以戎籍隶辽义州卫。钦少颖敏,习举子业辄鄙之曰:"为学止于是耶?"取《近思录》读之,有省。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既别,肖其像事之。其学专读《五经》、《四书》、小学,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有来学者,辄辞之曰:"己尚未治,何以治人?"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如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而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 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陕西右参议。玺书至而母适病死,乃上疏恳辞。正德四年,太监刘瑾括辽东田,东人震恐思乱。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聚从劫掠,顾相戒曰:"毋惊贺黄门。"钦闻之,往谕曰:"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众初汹汹,至是知悔,罗拜而泣呼曰:"吾父之,愿教之。"钦曰:"惟不杀人,祸可恨。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良民何畏焉?"未几,有言镇城军果至者,众复噪曰:"贺黄门无嫚语。"环跪钦里门。钦曰:"吾固知有是也。城中扰攘至此,镇城焉得不发兵?兵虽至,尔等不杀人,必宥尔,无恐。"众散去,乱遂定。时又有边将诈诱杀为阵获者,上官按之不得实,一见钦即惭伏地曰:"他人可欺,吾敢欺贺先生耶?"其至诚感人如此。 钦处家笃成谊,正伦理,厚姻成,睦宗党。冠婚丧祭一遵古礼,不根之言纤毫不入于耳,子姓必薰陶之以孝弟之义。日改月化,一乡人皆兴于善。里俗溺于异端,丧葬皆作佛事,啖酒肉,肆为奢僭,钦以身范之。晚更好《易》,究心象数,手不释卷,大臣荐引相属,终不起。少尝隐居医无闾山,因以医闾自号,人遂称为医闾先生。
(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习举子业辄 之曰 鄙:以为羞耻。
B. 求退 劾:检举揭发。
C. 尔,无恐 宥:宽恕。
D. 上官 之不得实 按:查验。
2.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钦听 论学 吾 无意于人世矣
B. 玺书至 母适病死 盖将自其变者 观之
C. 义州 守臣贪残变先发 但 刘日薄西山
D. 时又有边将诈诱杀 阵获者 为国者无使 积威之所劫哉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贺钦做字,进德修业,尊师重道,传道授业,都坚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
B. 贺钦处变不惊,机智策略地安抚变乱民众,化解矛盾,维护了社会安宁。
C. 贺钦重视伦理道德,对家属亲戚、邻里乡党、民情风俗,都有教化和影响。
D. 贺钦晚年好《易》不愿做官,因年轻时曾隐居学医,大家称他医闾先生。
4.

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
(2)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
(3)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伯父墓表
苏 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

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蒙正败,士以此 公 多:称赞
B. 府当市民马以 骑士 益:有利
C. 公复以循吏 之 许:期望
D.命者,逐之 矫:假传
2.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

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

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 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C. 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D. 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2)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② 镪:成串的钱

1.

对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丞相有子就举,欲以 公属:托付
B.怀之,既而被檄秀州怀:衔恨
C. 就院 一员往漕闱易:更换
D. 察官 ,朝论多属燧阙:失职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弟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 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 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 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课外文言文阅读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 “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卯。上以胡寇为意,①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②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③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末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A.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为秦所禽灭
D.唯利是图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体现了司马迁一贯的风格:全文朴实的叙写,蕴蓄着强烈的爱憎之情;各种生动的细节描写,显示着强烈的文学性。
B.冯唐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是难得的令人折服的杰出之士。
C.冯唐虽然杰出,但仕途却大起大落,坎坷不平,最后连一个官职都保不住。唐代王勃也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叹。
D.此文一笔两涉,冯唐之所以能显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遇到了“从善如流”的汉文帝。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再现了敢于直谏的良臣和勇于纳谏的贤君形象。

翻译
(1)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2)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