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民族资本主义,则“夏天”和“新的春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应为 ( ) 
A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B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新中国成立之初
C 甲午中日战争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 甲午中日战争后、新中国成立之初
“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这种‘伟大’主要通过三个进步性的历史进程表现出来,”下列不属于“进步性的历史进程”的是
| A.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巨大增长 | B.殖民体系的瓦解 |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D.两极格局的形成 |
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
| A.求同存异 | B.“一大片” |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D.“一边倒” |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
| B.“九二共识”的达成 |
|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
|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
| A.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 C.过渡时期总路线 |
|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下列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
| A.第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
| 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
| C.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干扰 |
| D.第五届人大期间,“一国两制构想”得到成功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