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布雷顿森林会议中的美国代表,你的发言不包括( )
| A.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 |
| B.各国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 |
| C.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使用议定书》 |
| D.建立永久性国际金融机构 |
《七绝·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诗:“七渉沧溟若等闲,闭关修炼可成仙?当年外族惊梦客,不走河边走海边。”对诗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在政府的政治意志下,“七渉沧溟”浩浩汤汤,蔚为壮观 |
|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闭关政策的经济根源 |
| C.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挑衅使明朝统治者惊魂不定,只开放广州与外国通商 |
| D.大规模的远洋航行加强了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 |
古代中国的某一时期为了改变民众“土地不敢多耕,而避户等;骨肉不敢义聚,而惮人丁。”的局面,政府规定叫地方出钱,每家摊派,如此可免地方上私家为政府办公差破产之苦。这一政策
| A.客观上使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 |
| B.由于触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而被废除 |
| C.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
| D.废除了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人头税 |
下列诗句中,能够反映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是
| A.海将盐作雪,山用火耕田 | B.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
| 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 D.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
《全唐文》卷316载:“杭州东南名郡,……咽喉吴越,势雄江海,国家阜成兆人,户口日益增,……水牵卉服,陆空山夷,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下列对杭州商业繁华原因的分析最符合材料的是
| A.政治中心地位万民归向 | B.海运发达外贸兴盛 |
| C.自然资源丰富商埠密布 | D.大运河的带动促进 |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 | 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
| C.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 D.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