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提供纯种的子叶黄色叶腋花和子叶绿色茎顶花的豌豆。已知黄色和绿色这对性状受一对位于某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现欲利用以上两种豌豆研究有关豌豆叶腋花与茎顶花形状的遗传特点。
请设计一套杂交方案,同时研究以下两个问题:问题一:研究控制豌豆的叶腋花、茎顶花的基因是否是一对等位基因,并作出判断。问题二:研究控制叶腋花、茎顶花的等位基因是否与控制子叶黄色、绿色的等位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作判断。
(1)杂交方案:
(2)对问题一的推断及结论:
(3)对问题二的推断及结论:
拟南芥(2N=10)是植物中一种模式植物。其2号染色体上的突变基因A能使拟南芥植株提前开花(简称早花,与晚花是一对相对性状)。野生型基因a情况如图一所示。据图回答:(起始密码子:AUG、GUG;终止密码子:UAA、UAG、UGG)
(1)据图一所示(箭头方向代表核糖体在mRNA移动方向),a基因突变成A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的;突变后生成的多肽链长度的变化是,原因是。
(2)为了进一步研究A基因的功能,科学家选了基因型为aa的植株作为材料,进行转基因研究。对照组用已导入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实验组用已导入___的农杆菌感染。成功导入后再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各得到100株幼苗。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幼苗,植株的开花率随发育时间的统计结果如图二所示,则实验组是曲线。在32天时,该曲线所示的开花率未能达到100%,原因可能是。
(3)A基因的表达受到3号染色体上的M基因的抑制。已知M基因对a基因没有影响,用基因型为AaMm的植株自交培育早花纯种,后代(F1)植株开花的表现型及比例为。F1早花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符合要求的纯合子比例是。
某植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6对,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间期、分裂期时间所占比例为 4:1 ,且分裂期时间为3小时。
(1)该植物根尖细胞分裂的细胞周期的总时长约为_____小时。
(2)假设该植物根尖细胞正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放入培养液中培养,经过15小时后,培养液中单个细胞内染色单体有_____条。若培养过程中发生烂根情况,原因是。
(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面上会出现一些囊泡,囊泡将彼此融合,囊泡内的物质被用来形成新的细胞壁,囊泡的膜将在新的细胞壁两侧形成新的。
(4)可用于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的试剂是_____。
A.甲基绿 | B.苏丹III | C.龙胆紫 | D.健那绿 |
(5)植物根尖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的过程(填不遵循、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原因是。
(6)孟德尔的假说合理的解释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为了验证此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了实验来验证。
下图1为某种绿色植物叶片的气孔结构示意图,中间两个呈肾形的细胞称为保卫细胞,它可调节气孔的开闭。研究人员将该叶片放在内部温度为15 ℃的密闭容器中,研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结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
(1)在黑暗条件下,保卫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叶绿体中,ADP的转移情况是从到(填结构名称)。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移。
(2)从图1中可以看出两个细胞贴近部分的细胞壁较厚,伸缩性较小,外侧部分较薄。图1所示箭头为炎热夏季中午细胞中水分流动的总方向,这时气孔________。此时,主要影响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________反应,原因是
(3)据图2分析,在1 klx的光照条件下,该叶片在1小时内由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约为________ mL。
实验小组想利用下列装置测定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请回答有关问题。
(1)若乙装置为对照组,则其和甲装置的区别应为________。
(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
①在甲、乙两装置的烧杯中加入________溶液(NaOH或NaHCO3)。
②将两装置放在适宜的光照下照射1 h,测定红墨水滴的移动距离。
③实验结果:乙装置中红墨水滴向右移动0.5 cm,甲装置中红墨水滴向______移动4 cm。
(3)测定植物的呼吸强度。
①在甲、乙装置的烧杯中加入________溶液(NaOH或NaHCO3)。
②将两装置放在________环境中1小时,温度与(2)中温度相同。
③实验结果:乙装置中红墨水滴向右移动0.1 cm,甲装置中红墨水滴向____移动1.5 cm。
(4)综合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实际光合强度为每小时红墨水滴向_____移动_____cm。
下图为白化病(A-a)和色盲(B-b)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请回答:
(1)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Ⅰ2,Ⅲ9,Ⅲ11。
(2)写出Ⅲ10产生的卵细胞可能的基因型为。
(3)若Ⅲ8与Ⅲ11结婚,生育一个患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生育一个患白化病但色觉正常孩子的概率为,假设某地区人群中每10000人当中有一个白化病患者,若Ⅲ8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患白化病男孩的概率为。
(4)目前已发现的人类遗传病有数千种,遗传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