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运河沿岸成为当时重要的经济、文化区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朱德润在《飞洪桥诗》中描述了运河两岸的景象:“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毡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明清时期北上的漕船为运河两岸带来了大量原料,丰富的原料促成了加工业的繁荣。烧造业、酿造业、皮革加工业、丝织业等也在发达的市场网络中兴盛发展,并随着运河地位的下降而趋于萧条。
(1)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运河两岸经济发展的状况。(4分)
材料二 运河的贯通,使沿岸的城镇形成了一道新兴的文化带。明清两代山东出了10名状元,其中有6名出自该文化带。运河沿岸的济宁,作为中国传统儒学的根据地.明以前民间信仰较为单一和正统。晚明以后,金龙四大王崇拜、天妃信仰、关帝崇拜等开始传开。同时,运河的贯通也使人们逐渐由“尚俭崇朴”、“循规蹈矩’’向“靡然向奢”、“违礼越制”转变。
——《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
(2)据材料二,运河的开通对当地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材料三 成书于明万历年间的“世情小说”《金瓶梅》,描写了北宋运河沿岸的市井风情:潘金莲下棋赢了五钱银子,用三钱买酒、两钱买了一个猪头、四只蹄子……吴月娘出了三钱银子请大家吃螃蟹·····卖炊饼的武大,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
(3)有学者依据上述材料,认为北宋时期白银已经广泛流通。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他的观点。你认为应该如何利用文学作品研究历史?(4分)
读下表:可以得出的最佳结论是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表
调整方向 |
调整内容 |
财政政策 |
紧缩政府开支,收缩社会保障计划 |
货币政策 |
控制货币供应量,抑制和降低通货膨胀率 |
税收政策 |
削减个人税和企业税,降低消费税、捐赠税 |
A.自由放任政策回光返照 B.坚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推出宏观调控的新政策 D.凯恩斯主义的风光不再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可见
A.自由贸易导致巨额贸易逆差 | B.英国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
C.工业革命成就英国世界霸主地位 | D.消费旺盛显示英国经济活力 |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认为文艺复兴是一个在艺术,文学还有哲学等方面的“类革命”(pseudo-revolution)。这些变化仅仅影响了为数很小的富有的少数人,而欧洲人口的大部分的生活相对于中世纪基本没有改变。这种观点
A.认为文艺复兴的实际影响有限 | B.肯定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革命 |
C.指出文艺复兴的内容脱离群众 | D.强调文艺复兴的资本主义色彩 |
中国学者倪学勇解读雅典民主时说:“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度,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蓿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作者强调雅典民主政治
A.广泛影响社会生活 | B.利于集中力量办事 |
C.容易形成集体暴政 | D.代表着绝对的真理 |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一个几亿入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的实现了如此困难复杂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这一“历史性胜利”是指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实现 | 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
C.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 |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