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一切土地收归国有,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的要求。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标 | B.社会主义革命目标 |
C.进行武装起义的方针 | D.农业集体化方针 |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早年守寡,因害怕被婆婆卖掉而跑到鲁四老爷家做帮佣,但还是被婆婆卖给了贺老六。不料贺老六病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她怕死后被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鲁迅表达的思想主要是
A.痛斥封建礼教的本质 | B.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
C.彻底否定传统道德 | D.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
陈乐民认为,作为一种理想存在于欧洲人的意识中已好几百年了,到20世纪下半叶才成了现实。这里的“理想”和“现实”是指( )
A.欧洲主义 | B.自由主义 | C.社会主义 | D.民族主义 |
有英国学者认为:“珍妮纺纱机自问世之后并没有在法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工资水平较低,高价购入珍妮纺纱机生产棉纱很难获利,甚至得不偿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
B.珍妮纺纱机是衡量工资水平的重要参考 |
C.较高的工资水平促使英国采用机器生产 |
D.法国和印度在工业革命中获利少于英国 |
美国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这表明美国政治体制中( )
A.保障人民主权建立共和体制 | B.联邦政府加强了各州的自主权 |
C.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 | D.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分权制衡 |
思想家柏克描述了两种不同的自由观念:一种是“狂野的瓦斯,固定的气体”其释放出来的最终结果需要到“最初的激荡略微平静下来,等到溶液澄清,直到看到某种要比表面浑浊的泡沫动荡更深一层的东西时才能判断。”另一种自由是一种高贵的、由继承而来的自由,“它带有一种堂皇动人的面貌,有一部家谱和显赫的祖先们,这是一种合理的而有气概的自由。”对这两种自由的追求分别是指( )
A.法国大革命、“光荣革命” | B.北美独立战争、英国议会改革 |
C.德意志统一、明治维新 | D.俄国十月革命、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