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与墨子的“兼爱”相比,孔子的“仁爱”注重
A.调节人际关系 | B.倡导重义轻利 | C.讲求实际功利 | D.区分等级名分 |
学者李述森曾说:“(俄国)要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榨取农业。”他所论及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凯恩斯主义 |
D.斯大林体制 |
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
B.推行农业集体化 |
C.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
D.实行余粮征集制 |
列宁曾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这种政策”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农业集体化政策 |
D.工业国有化 |
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位后决心致力于铁路建设:“……中国物产无不丰富,惟待开发而已。……故目前关系吾国前途之最大者,莫如铁路之建筑。因铁路能使人民交接日密,祛除省见,消弭一切地方观念之相嫉妒与反对,使不复阻碍吾人之共同进步,以达到吾人之最终目的。”孙中山认为
A.铁路是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工具 |
B.铁路能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各地联系 |
C.中国还没有掌握铁路建设的技术 |
D.铁路运输费用低、运力大、速度快 |
上海市地方协会、国货联合会及国货产销合作协会等三团体,为提倡国货起见,特公定民国二十二年为“国货年”。“国货年”的提出
A.有利于外国资本扩张 |
B.为官僚资本膨胀提供土壤 |
C.加速了农村经济发展 |
D.促进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