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列三幅图片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图(1)的核心思想是洋务派的宗旨 | 
| B.图(2)的核心思想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 
| C.图(3)的核心思想是发展资本主义 | 
| D.图(2)、图(3)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是相矛盾的 | 
根究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著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1937年8月13日至11月8日,日军伤亡数字累计如下:
| 项目 时间  | 
   上海方向 | 
   华北方向 | 
  ||||
| 死 | 
   伤 | 
   计 | 
   死 | 
   伤 | 
   计 | 
  |
| 1937年8月 | 
   234 | 
   1112 | 
   1346 | 
   615 | 
   2367 | 
   2982 | 
  
| 同年9月29日前 | 
   2528 | 
   9806 | 
   12334 | 
   2300 | 
   6262 | 
   8562 | 
  
| 同年10月14日前 | 
   3908 | 
   15843 | 
   19351 | 
   不明 | 
  ||
| 同年11月8日前 | 
   9115 | 
   31259 | 
   40374 | 
   不明 | 
  
作为研究抗战的一个史料,上表可以说明下列那一历史结论时引用
 A.百团大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致华北日军死伤8562人
 B. 继攻陷南京进攻上海时日军死亡数超侵略华北日军死亡数
 C.淞沪会战时虽上海失守但也使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D.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军队积极抗战致使日军死亡难以数计
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在共产国际的资助下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正式出版。周恩来曾对陈望道说:“我们都是你教育出来的。”1920年,“我们”从陈望道那里受到的教育最有可能是
| A.用暴力推翻旧的统治秩序,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 
| B.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 
|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 
| D.颁布宪法并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 | 
“鄂师既举,各省尚多迟回观望”,沪苏志士“冒诸险艰,创义于沪上。尔时大江震动,纷纷返正……其后金陵负固,各省义师,云集环攻,此其于民国之功,固已伟矣。”孙中山这番言论有感于
| A.沪苏志士推动了湖北军政府的成立与清政府的瓦解 | 
| B.沪苏志士为建立南京临时政府创造了有利形势 | 
| C.袁世凯的反革命威压而妥协退让 | 
| D.烦地反封国民大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 | 
1862年,英国在上海的舆论喉舌《北华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
| A.看到了太平天国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 | 
| B.认识到太平天国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 | 
| C.未看到太平天国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 | 
| 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 |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总统马歇尔·麦克马洪企图将他不喜欢的但得到议会支持的一位总理解除职务,他的这个打算落了空。麦克马洪进而解散议会,并举行了一次新的选举。可拿破仑三世变第二共和国为个人独裁的事实人们尚记忆犹新,其结果是在1877年,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得到进一步澄清。史论者一般认为该历史事件
| A.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 B.使总统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 
| C.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 D.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