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亚洲的觉醒”走上与“亚洲革命风暴”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主要是
| A.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 B.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革命领导力量 |
| C.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 D.列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甲午中日战争中,农村教师阎世开拒绝为日本侵略者带路,表示“宁做中华断头尸,不做倭奴屈膝人”,这一现象:
①表明抗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② 体现了阎世开的民族气节
③表明清政府能动员民众抗日④反映出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②④ |
19世纪末《纽约时报》对某场战争的评价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场战争是中日甲午战争 | B.战争引起列强对华的新一轮侵略 |
| C.西学东渐将转到制度层面 | D.民主共和政体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
有“中国第一商业街”美誉的上海南京东路,初名花园弄(派克弄),俗名大马路,1865年被英租界当局更名为南京路。英租界更名南京路的主要原因应是
| A.租界源于《南京条约》之规定 | B.寓意征服中国,南京是中国的首都 |
| C.英国殖民者为了纪念南京开埠 | D.南京是英国人最早到达的省会城市 |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群众的政治经济诸多要求。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其重大价值在于
| A.提出顺应世界潮流的政治体制变革主张 |
| B.变土地私有制为“天下人同耕”的公有制 |
| C.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异曲同工 |
| D.打破土地兼并局面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
“……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民众,平静地观看自己朝廷军队与我(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这一奇怪现象突出说明
| A.中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 B.民族观念民族意识淡漠 |
| C.民众对世界情况一无所知 | D.清政府已经失去人民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