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江南丘陵某地的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图。分析回答:
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与此相关的原因是
A.过度开垦 | B.过度放牧 | C.过度樵采 | D.过度养殖 |
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 ②土壤盐碱化 ③沙尘暴 ④洪涝灾害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绿洲农业 | B.大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
C.全面封山育林,栽植兴安落叶松 | D.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上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②廉价水电③经济发达,基础好④科技发达⑤廉价水运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②③⑤ | D.③④⑤ |
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该问题的出现与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
A.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 |
B.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
C.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 |
D.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 |
下表反映了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情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A.向西北方向移动 | B.向东北方向移动 |
C.向东南方向移动 | D.向西南方向移动 |
导致科尔沁草原沙化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农牧交错带过度垦殖 |
B.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 |
C.开采矿产资源破坏植被 |
D.水资源利用不当,浪费严重 |
图甲和图乙表示黑龙江省同江市(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的交汇处)沼泽、耕地及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关于图甲与图乙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1954~1976年,耕地面积与农业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
B.1954~2000年,沼泽面积与农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呈负相关 |
C.1976~1986年,耕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一致 |
D.1986~2000年,沼泽面积与总人口数量的变化呈正相关 |
与1976年相比,2000年同江市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是()
A.劳动力短缺 | B.低温冷害更严重 |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 D.洪涝灾害更频繁 |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成“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A.石油、天然气丰富 | B.太阳能资源丰富 |
C.煤炭资源丰富 | D.水能资源丰富 |
若“调水变为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 |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 |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
9月中旬,浙江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则被认为进入秋季)。读杭州2008年9月中下旬几日的天气状况表,回答下列小题。
日期 |
15日 |
16日 |
17日 |
18日 |
19日 |
20日 |
21日 |
22日 |
23日 |
24日 |
最低气温 |
23℃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8℃ |
28℃ |
25℃ |
最高气温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8℃ |
30℃ |
天气 |
多云 |
晴 |
晴 |
晴 |
晴 |
晴 |
晴 |
晴 |
晴 |
阴 |
风力 |
弱 |
弱 |
弱 |
弱 |
弱 |
弱 |
弱 |
弱 |
弱 |
较强 偏北风 |
2008年9月15~23日,杭州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
A.日温差降低、天气状况 |
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 |
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 |
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 |
2008年9月24日,杭州地区 ( )
A.气温变化与风向、风力无关 |
B.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
C.开始进入秋季 |
D.阴晴变化与副高北移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