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畅游书海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①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②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③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吾虽以④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权贵交,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之叹。
A.①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
B.②介词,可译为因 |
C.③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
D.④介词,可译为从 |
选出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
例:岁不我与
A.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 B.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D.古之人不余欺也 |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劝学》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是说对待学习应采取的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 |
B.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
C.荀子认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的帮助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
D.《劝学》的比喻,灵活多变。有的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
下列对作家作品的介绍,选出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
B.《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
C.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荀子》中绝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作品,小部分是他门人的著作。内容涉及广泛,其文逻辑性强。 |
D.《庄子》共33篇,为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所著,全面反映了庄周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其文汪洋恣肆,想像丰富而奇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
下列句子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勾践说于国人曰 |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D.君子生非异也 |
下列关于“强”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 |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 D.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