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高三(1)班学生以“世界的奥运,梦想的舞台”为主题,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性活动。
第一小组成员对观看开幕式表演的观众进行采访:
甲:太棒了!一幅卷轴在“鸟巢”中央徐徐打开,光影变幻中展现出一幕幕风格各异、气势磅礴“中国画卷”,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风采。
乙:和平、和睦、和谐,一个“和”字,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丙:富于创造性的开幕式,通过现代技术,将民族特色与奥林匹克精神融合在一起,真是太神奇了!
(1)结合上述甲、乙、丙三人的观后感,你认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6分)
第二小组成员采访奥运志愿者,志愿者们能够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把志愿服务这条亮丽的风景线全面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2)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
在学校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如果对某位老师感兴趣,对其所教授的课程也感兴趣,成绩提高明显;反之,对其所教授的课程不感兴趣,成绩提高不明显甚至下降。
以此现象为例,说明我们应该如何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处理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海水又咸又苦,为什么海鱼的肉却不咸?科学家考察生活在海水中的各种各样的鱼,发现它们虽然在体形、习性方面不同,但鱼鳃上都有一种能排除盐分的特殊组织,叫“氯化物分泌细胞”。正是这个组织,使得海鱼长期生活在海水中而肉却不咸。可见,从对各种各样的海鱼进行认识,到得出关于海鱼的肉之所以不咸的普遍性结论,不是一次认识就能完成的。
请运用科学思维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道理。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运用科学思维的有关知识认识荀子的话。
说明下列三段论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违反什么逻辑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
①洋奴会说洋话;你主张读洋书;所以,你就是洋奴。
②有的非金属是很珍贵的;钻石是非金属;所以,钻石是很珍贵的。
③贪污行为是违法行为;张某的行为不是贪污行为;所以,张某的行为不是违法行为。
④凡海豚都不是鱼;这只水生动物不是海豚;所以,这种水生动物不是鱼。
在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任务,如“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五个统筹”、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理念,这些都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这些新思路、新理念为我们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前进航向,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科学思维的有关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