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带领全国党政军奋起抗震救灾,各地人民包括广大的学生也迅速掀起了救援灾区的自觉大行动。
结合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内容阐述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现摘录部分内容:
——五年来(注:党的十五大以来到党的十六大召开的五年),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
以上材料体现了辩证法哪些哲学道理?
有量变就有质变,有质变就有事物的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指出:“一九八二年,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新时期的前进方向。一九八七年,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系统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十二大以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内国际发生严重的政治风波。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国家的独立、安全和稳定,毫不动摇地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继续大力推动改革开放,胜利地经受住了一场政治领域风险的严峻考验。”
根据江泽明同志的讲话,请运用哲学常识的有关知识,联系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河西走廊地区在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有着广袤的草原,非常适合畜牧业的发展。历史上对河西走廊地区的开发,有重大的军事、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自汉代以来,政府在此实施屯田制度,大量增加的人口及过度农业发展,加剧了人地矛盾,对自然环境有着一定的破坏作用。
根据河西走廊的地理特点及开发利用这一地区的历史经验教训,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所以,我们应当利用辩证的否定来促进事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