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读下面甲、乙两图(图12),回答下列问题。
(1)按地质构造分,甲是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
(2)从形成原因看,甲、乙两地的山地地形都是__________(流水、风力)__________(侵蚀、沉积)的结果。
(3)在甲地区建一座桥梁,宜选择a处还是b处?在乙地区开采质地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c处还是d处?__________________
(4)任意采伐A处陆坡上的林木可能导致( )
A.河流B的径流量变小 | B.河流B下游泥沙沉积减缓 |
C.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 | D.旱、涝等气象灾害加重 |
(15分)中亚五国地理位置独特,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高度的共同性。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亚地形图。
材料二 中亚地区水资源缺乏,且分布极不平衡,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拥有的地表水资源超过整个中亚地区的2/3。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因“一湖两水”而独具特色。
(1)、中亚是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蕴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我国从中亚进口该资源最佳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巴尔喀什湖“一湖两水”主要指其湖水盐度差异明显,西半部盐度比东半部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简要分析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5分)
(4)、分析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3分)
(5)、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素有“白金之国”的美誉。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该国大面积种植棉花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3分)
下图是“某发达国家沿49°N的地形剖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该国分布有世界著名的大河,试从该国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有利于较大河流发育的条件。(3分)
(2)图中④地附近冬季最容易出现的气象灾害是什么?试简要说明成灾原因。
(3)据图分析说明①处附近分布有温带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原因。
(4)该国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分布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根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第四纪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冰川的主要发源地,冰层厚达20 000米;冰川侵蚀力与冰川的厚度、山地的坡度成正相关,与河谷的宽度成负相关。北欧森林广布,木材资源丰富。早期木材运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浮运。主要依靠河水浮运(浮运从春季开始直至夏末,借助河流进行漂浮木材);另一种是陆运,冬季用马拉木材在积雪上滑行。
材料二:世界某区域示意图
(1)据材料分析甲城市所在国家耕作业不发达的主要自然原因。(3分)
(2)在未修公路、铁路前,M国高纬度森林的木材运往河口加工厂采用浮运,试从河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4分)
(3)简述该区域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5分)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和地形倒置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最后1问3分,共10分)
(1)写出序号代表的各板块的名称:
②③④
(2)从地质构造上看,喜马拉雅山脉属于(是褶皱还是断层)山脉,是由于板块与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美国西部位于世界著名的火山地震带上,试用板块构造学理论解释其成因?(1分)
(4)背斜谷和向斜山分别是怎么形成的?(3分)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中所示地区种植的枸杞果实红色,粒大,籽小,含糖量高,营养丰富,畅销全国。M地岩画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大多是狩猎与游牧生活的写照,至今保存完好。
(1)请根据岩画内容推测M地古代的自然环境,并分析M地区岩画至今保存完好的原因。
(2)草方格沙障是当地人们在铁路沿线建设的防沙工程。说明该工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