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1872~1894、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年代 |
合计 |
商办 |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资本所占比重 |
|
第一时期 (1872~1894) |
175 |
48893 |
53 |
4697 |
9.6% |
第二时期 (1895~1913) |
685 |
223423 |
463 |
90801 |
41% |
续表
年代 |
官办或官商合办 |
外国人办 |
||||
设厂 数 |
资本 (千元) |
资本所 占比重 |
设厂 数 |
资本 (千元) |
资本所 占比重 |
|
第一时期 (1872~1894) |
19 |
16196 |
33.1% |
103 |
28000 |
67.3% |
第二时期 (1895~1913) |
86 |
28469 |
13% |
136 |
103153 |
46% |
注:第一时期外国人所办工业为1843~1894年的合计。
请完成:
(1)上表统计资料中的三种企业分别属于哪三类资本?这三种不同性质的企业是怎样形成的?
(2)根据上表统计资料,同第一时期相比,第二时期中国境内工业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出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为以后的中国人提供了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
材料二……宣言如下:
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二、……
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同盟会革命方略· 对外宣言》
材料三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以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1912年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宣言》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内涵,所谓“至完美的国家” 是什么意思? 分析材料二、三,你认为民族独立的任务是否已经完成?结合史实说明原因。
(2)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较之前有哪些新的发展?从孙中山个人品格方面考查其原因是什么?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好些新的因素推动着人们更新对西方和中国的认识:……1892年,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从1815年至189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近日新闻,为中国士子的视野与世界连接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到外国考察、留学、经商和做工的中国人至70年代末已达80万以上。
——袁伟时《帝国落日》
材料二在1810-1867年间汉译的795 种著作中,宗教类占86%,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类仅占6%。1850-1899年间的567 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在1902-1904 年间的573 种译著中,社会科学占25.5%,历史和地理占24%,自然科学占21%,应用科学占10.5%,哲学占6.5%,文学占4.8%。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带有病毒性质的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
材料四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据材料二,概述1810年后近百年间中国译著内容重心的演变。
(2)据材料三,从中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认识。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 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什么思想?在治理国家上又提出了什么主张?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中的什么观点?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2) 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主张的进步性。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判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1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作品透露出女性体态丰满,具有协调性,反映了人体之美。
图2是中古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中古时期,由于受到宗教上的束缚,人们并不欣赏人体美。作品中的三女神呆板、单调、僵硬且面无表情。
图3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作品极力赞扬人体之美,将世俗生活中人的形象注入神的形象中,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
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据图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希腊能够诞生诸如《维纳斯》这样的杰出艺术作品出现的原因。
(2)从图2到图3作品特征的差别,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思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请列举出两位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或艺术家及其作品,并简要说明其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性之美的。
社会发展既要重视以人为本,又要注重法制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1)据材料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其积极意义何在?(4分)
材料二 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和秦朝的不同之处,汉初这种立法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6分)
材料三 “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
——王守仁《王阳明全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经世济民方案的核心内容,(2分)并分析他强调该核心内容的社会政治背景。(2分)
材料四 黄宗羲以“托古改制”的笔法,肯定“三代之法”是“天下之法”,而批评三代以下之“法”为“一家之法”。他倡导民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立公法、废私法。……他指责封建法律是一家之法、非法之法。
(4)据材料概括黄宗羲的法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