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前,从地面微明(即晨光始)到太阳露出地平线为止的光亮称曙光。日落后天空和地面仍维持微明(即昏影终)的这段时间的光称暮光。曙光与暮光合称曙暮光。读表1,回答题。
表1 某年20°纬线某地日出日没时刻表及天文晨昏影表
![]() 项目 |
1月10日 |
3月11日 |
5月10日 |
7月9日 |
9月7日 |
11月6日 |
日 出 |
9:37 |
9:12 |
8:26 |
8:27 |
8:45 |
9:04 |
日 落 |
20:38 |
21:08 |
21:27 |
21:44 |
21:10 |
20:23 |
晨光始 |
8:19 |
7:59 |
7:07 |
7:04 |
7:31 |
7:48 |
昏影终 |
21:55 |
22:21 |
22:46 |
23:07 |
22:25 |
21:39 |
注:表格中的时间为北京时间.形成曙暮光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
A.吸收作用 | B.散射作用 | C.反射作用 | D.折射作用 |
.9月7日北纬20°的曙暮光时间约为( )
A.16小时03分钟 | B.14小时54分钟 |
C.2小时46分钟 | D.2小时29分钟 |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 B.风蚀作用 | C.水蚀作用 | D.沉积作用 |
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反映了:
A.草场的季节变化 | B.鼠害猖獗,严重破坏草场 |
C.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 | D.草场载蓄量将可继续增加 |
近年来,我国在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北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主要是为了:
A.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 B.防治荒漠化 |
C.提高森林覆盖率 | D.减轻农民负担 |
读图,分析回答:
图中②地区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测成立的是:
①人口增长迅速
②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③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
④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⑤水资源污染严重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图中,甲、乙、丙、丁区域:
A.是按照人文指标划分的 | B.边界有实有虚 |
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 D.相互间差异大 |
有关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 D.丁区域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