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前,从地面微明(即晨光始)到太阳露出地平线为止的光亮称曙光。日落后天空和地面仍维持微明(即昏影终)的这段时间的光称暮光。曙光与暮光合称曙暮光。读表1,回答题。
表1 某年20°纬线某地日出日没时刻表及天文晨昏影表
![]() 项目 |
1月10日 |
3月11日 |
5月10日 |
7月9日 |
9月7日 |
11月6日 |
日 出 |
9:37 |
9:12 |
8:26 |
8:27 |
8:45 |
9:04 |
日 落 |
20:38 |
21:08 |
21:27 |
21:44 |
21:10 |
20:23 |
晨光始 |
8:19 |
7:59 |
7:07 |
7:04 |
7:31 |
7:48 |
昏影终 |
21:55 |
22:21 |
22:46 |
23:07 |
22:25 |
21:39 |
注:表格中的时间为北京时间.形成曙暮光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
A.吸收作用 | B.散射作用 | C.反射作用 | D.折射作用 |
.9月7日北纬20°的曙暮光时间约为( )
A.16小时03分钟 | B.14小时54分钟 |
C.2小时46分钟 | D.2小时29分钟 |
气象部门用5天平均气温的高低作为划分四季的指标;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1 0℃则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两季。读某年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下列各题。形成图中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在同一天出现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B.地形地貌差异 | C.各地纬度差异 | D.各地经度差异 |
此时从西南地区到长江以南地区形成大范围的降水,其原因最可能是 ( )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 B.受锋面活动的影响 |
C.受山地影响 | D.受台风登陆影响 |
未来两天,图中N地的日平均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
A.前者升高,后者变大 | B.前者降低,后者变小 |
C.前者升高,后者变小 | D.前者降低,后者变大 |
图为该天气系统略图,其中M是不同性质锋面L1、L2的交界,有关锋面L1、L2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冷锋、冷锋 | B.冷锋、暖锋 | C.暖锋、暖锋 | D.暖锋、冷锋 |
读某地年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对该地气候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气温年较差小 | B.最冷月气温大于18℃ |
C.降水季节分布均匀 | D.夏季降水丰富 |
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数据,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 B.温带大陆性气候 |
C.热带季风气候 | D.地中海气候 |
下图为某假想陆地的一部分,读图回答下列各题。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 )
A.热带季风气候 | B.亚热带季风气候 | C.地中海气候 | D.热带草原气候 |
下列地区,河流有冰期的是 (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F为一小岛,1月份小岛西侧 ( )
A.月平均气温大于0℃,降水量较大 | B.月平均气温小于0℃,降水量较大 |
C.月平均气温大于0℃,降水量较小 | D.月平均气温小于0℃,降水量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