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上学难、上学贵”是目前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社会热点问题。尽管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但必须看到,中国教育不公的问题依然严峻。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这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出的庄严承诺。两会强调:“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抖,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
材料二“博客” ( blog )是“网络日志”的意思,它是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写“网络日志”的人被称作“博客”。近几年,一些人大代表在人民网上开“博客”,成为两会期间的一大看点。本届一名人大代表说:“今年我还会象去年一样,把提案发到‘博客’上,这对于完善和提高提案质量很有好处,可以更好地发现民众的需求,了解民众的观点和态度,倾听民众的愿望和心声。”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政府为什么要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的财政投入?
(2)请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人大代表在网上开“博客”的哲学道理。
(3)人大代表在网上开“博客”体现了什么政治生活道理?
(4)假如你是一名“博客”,在 2007 年两会期间请你提一个你所关心的问题并就这个问题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美国商务最近公布,2006年美国贸易赤字暴涨到创纪录的7 258亿美元,同比增长17.5%,占美国GDP之比由2004年时的5.3%上升至5.8%。其中,对华(也是对单个国家)贸易逆差创下新纪录,激增24.5%,达2 016亿美元(中方统计的数字为1 142亿美元)。由此,再次激活美国国内对中国采取更加严格的经贸政策的要求。
美贸易代表称:对外贸易政策需要调整,应废除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即最惠国待遇);美国商会(代表大公司、大企业的利益)是美中双边贸易逆差的重要贡献者,也是从中国获得巨大利益者。
你是怎样认识上述现象的?
什么是三权分立制,三种权力是如何相互制衡的?
材料一:国会为了使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中规定的黑人权利得到落实,于1875年颁布民权法案,禁止任何人或机构在公共场合歧视黑人。但是联邦最高法院在1883年宣布其违宪,理由是国会无权对个人制定“初步与直接”的法律,该权力应由各州行使。这次判决为南部各州当政的前白人奴隶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尚方宝剑”,并借此颁布影响深远的剥夺黑人权利的法典。
材料二:1840年,国会通过了《言论箝制令》,禁止国会接受反蓄奴的请愿书。更有甚者,美国的纳粹分子预定1977年5月1日在居住有7 000多名德国纳粹集中营的犹太幸存者的伊利诺伊州斯科基市游行,要求改变美国的政体形式,迫害犹太人,将黑人遣返非洲。虽然该市政府曾通过种种方式予以限制,但“美国公民自由权协会”伊利诺伊分会却决定维护纳粹党人的权利,要求允许游行如期举行。失败后,该组织先后上诉至州和联邦最高法院,理由是该市禁令违反了宪法第一条修正案中公民言论和结社自由的条款。这项要求得到了联邦最高法院的认可。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美国实行的三权分立制的认识。
材料一:金钱在美国政治中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选举实际上沦为金钱的竞赛,有人惊叹地说道:“金钱是美国政治的母乳。”2002年总统中期选举期间,竞选电视广告费高达9亿美元;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和国会选举的费用总计达40亿美元,其中,前副总统戈尔一人就向民主党五个机构及总统候选人克里捐款660万美元。
材料二:“金钱政治”使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失去参与政治的热情。1960年,总统大选的参选率为62.8%,2000年为51.2%,2002年仅为40%,2004年有所回升,但仍不过半。亚裔选民认为金钱对政治影响过大,不公平;黑人和拉丁族裔感到被关在政治门外,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上述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华莱士说,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的区别“不值一钱”。另一个政客说得更巧妙:“在一个共和党选区,我是共和党人;在一个民主党选区,我是民主党人;在一个不确定的选区,我是一个不确定的人……”菲迪南德·伦德伯格在《富豪和超级富豪》中指出:“两党只是同一个钱币的正反两面。”
材料中的观点反映了什么政治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