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
A.原始森林 |
B.自产自用的粮食 |
C.商店里卖的电器 |
D.援助灾区的物资 |
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话题越来越热。从孔子学院到“中法文化年”。从动画片《中华小子》在法国热播并获得动画大奖到《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事例不胜枚举。假如以此为话题,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比较合适的理论视角是()
①文化与综合国力②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④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一元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博客”意指“网络日志”,是继E – 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截止2007年底,我国博客规模已经达到9000万人。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角度,下列对包括博客在内的网络交流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A.意味着旧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彻底消失 |
B.能够日益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
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
D.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
德国地理学家冯·李希霍芬将中亚与中国进行丝绸贸易的商道称为 “丝绸之路”。然而,商人们运输的不仅仅是商品,在进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古希腊的哲学、科学,中国的印刷术,阿拉伯人的数学等文化也相互交流。这充分印证了在很长的人类历史中()
A.文化从产生就处于传承和创新状态 |
B.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
C.古代的商人们都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 |
D.不同文化既冲突又共处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 |
近年来,中法两国元首互访并互办文化年。回答问题。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发展文化交流的事实表明()
A.各民族文化之间差异在缩小 |
B.两国政府和人民的价值观趋同 |
C.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
D.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能够互相借鉴,互利双赢 |
中法文化交流应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说明()
A.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
B.消除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文化交流的终极目标 |
C.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又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
D.发展民族间文化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大同社会” |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产生以下影响()
①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发展
②推动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
③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
④损害两国的根本利益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和中外贸易的发展,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思想、思维方式也不知不觉地进入我们的生活中。回答问题: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经济活动必然推动文化的进步 | B.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 D.我国加快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步伐 |
在中西文化的相互激荡中,我们应该()
A.学会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 | B.推崇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 |
C.崇尚意识形态的多元化 | D.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