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一位经济学家曾以蜜蜂作比喻,说在蜜蜂的“社会”里,奢侈之风盛行时,各行各业都兴旺;当节俭之风代替奢侈之风后,“社会”反而衰落了。由此他得出结论:个人的奢侈会推动社会的繁荣。我们到底该节俭还是奢侈?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节俭对于社会、于个人都是一种美德,但过分节俭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
| B.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过分节俭不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
| C.对节俭、奢侈两种消费观念应辩证认识,我们应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
| D.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我们应该鼓励奢侈,学会“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
2011年是中国进入“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我国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说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是()
| A.经济手段 | B.行政手段 | C.政策手段 | D.法律手段 |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 A.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
| B.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 C.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 D.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会议指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这样做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③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共同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的倡议》提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以群众性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大学生的成才问题备受各界关注。要使大学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是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进行“成人、成才、成功”,让大学生“成才”之前先“成人”。之所以让大学生“成才”之前先“成人”,是因为
| A.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
| B.加强知识文化修养有助于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
| C.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必然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 |
| D.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