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3题
下面关于2006年城市化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全国平均城市化水平低于40%
B 东西部地带城市化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值
C 中部地带城市化水平最接近全国平均值
D 东部地带城市化水平比中部地带高20%
1992—2000年期间各地带城市化水平的描述
不正确的是( )
A 各地带城市化水平不断升高
B 东部地带城市化水平变幅最大
C 中部地带城市化水平大部分年份低于全国平均值
D 全国城市化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关于图1中信息的描述可信的是( )
A 1978—2006年期间,中西部地带城市化增长幅度基本相当
B 中部地带与全国城市化水平相等是在1998年
C 2000年西部城市化水平为35%
D 东部地带在2000—2006年期间城市化水平增长最快
太阳辐射中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部分能量称为光合有效辐射,简称PAR,它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产品质量。读“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与PAR的多年月平均值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与PAR的季节变化特点是()
A.Q值夏秋季节大,冬春季节小 |
B.PAR值冬春季节大,夏秋季节小 |
C.Q值比PAR值季节变化更大 |
D.Q值与PAR值在同一个月达到最大值 |
造成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6月和8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 | B.白昼长度 |
C.天气状况 | D.地面反射率 |
四幅图中,最有利于雾霾扩散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 |
B.海陆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不均 |
C.副热带高气压带主要是因为冷空气下沉集聚形成 |
D.大气越干燥、越清洁,地面可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多 |
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 B.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
C.乙地气压比②处低 | D.甲地气温比乙地高 |
当东半球恰好全部为夜半球时()
A.太阳直射在(110°W 0°) |
B.地球上新一天的范围比旧一天的范围大 |
C.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北半球多 |
D.东半球的平均气温比西半球高 |